第七十五章 仁與禮(第2/2頁)
章節報錯
孔子道:“無妨,請進學宮一敘。”
蘇尋點頭:“善。”
兩個人便相互伴隨,進入到學宮裡面,學宮裡面,頓時以端木賜為首的無數弟子面對二人行禮。二人徑向高處,在一處臺上落座。
孔子的身體不太好,蘇尋便沒有請他喝酒,而是奉了一杯茶給他,給自己,則是斟了一杯酒。
兩人同飲。半晌後,蘇尋看著孔子,道:“孔子,或許,我本早就應該來見你了。只可惜因為一些事情耽擱了,因此才晚了接近二十年的工夫。不知道,你如今可得道了?”
孔子搖頭道:“我雖奉行一世,但仍未得道矣。”
蘇尋道:“我曾聽聞,你奉行的道,乃是禮。那麼孔子可知曉禮究竟為何物?”
孔子道:“禮為道德之基,可推行道義。信用可為維護禮,刑律可以匡正非禮。道義者,能產生利益,利益可以撫慰平民,最終成就盛世。此為政之大節也,亦吾之道也。”
蘇尋道:“既如此,你奉行了一生,為何天下還沒有太平?”
孔子道:“吾道以仁為基,仁者,人也。人不奉行於禮,吾道終不能成。兩年前,齊國陳恆專擅齊政,殺齊簡公,自任丞相。吾請魯公、季孫討伐,卻不得也。今天下禮已崩壞。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吾道將窮矣!”
蘇尋看著孔子,心生無限感慨。
孔子在他面前看來,只是一個凡人,並沒有大法力,也沒有大氣運。
但這樣的人,一生的追求之心,卻讓蘇尋敬仰至極。
而且蘇尋能看得出,孔子和自己兩個兄長不一樣。他的心沒有老,甚至,可以說他已有了“道心”!
也難怪天庭會願意邀請他了。
蘇尋不過,孔子的境況,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說和自己很像。看來自己這一次真的是來對了!孔子的路會給蘇尋一種借鑑,因為他的路,某種程度上來說與自己相似。
甚至可以說,孔子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蘇尋!
斟酌了一下,蘇尋決定將事情全盤拖出,隨即說道:“按你的說法,你之一生,雖然希望能復禮,但所望歸者,卻又是仁。禮者,天道也。仁者,人道也。仁與禮雖不衝突,卻相互獨立。”
“泉水枯竭,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你身在江湖,卻想天下之人相濡以沫,恐怕這正是你不能得道的原因。”
孔子聞言,頓時目光一閃。
仁與禮這兩個字,在他的腦海中浮現,頓時,一生的碎片也緩慢地重現在他的心中。
他早就知道自己大限已至了,心中唯一的遺憾便是不能得道,看不清這世事的煙雲。
但如今,似乎自己的道越來越清晰了。
孔子本就是不世出的聖賢,他意識到了蘇尋說的話,心中頓時浮現出了無數清晰的概念。
禮源於天,仁源於心。兩者如何可以共存?
但是,禮,是他一生所奉行的,仁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他的道仁禮相依,又豈能因此而廢?
一時,孔子默然,蘇尋也並沒有追問。等著他的沉思。
時間緩緩地過去了。就在這時,忽然青空之上,仙音飄蕩,天花亂墜,一道磅礴大功德的氣息從天空降下,將學宮籠罩了起來!
蘇尋當即便意識到了,孔子的壽元已經盡了。他畢竟與自己不一樣,是一個凡人!此刻,由不得孔子繼續思索了。
他,必須要做出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