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西出函谷,又有數個月過去了。

此刻的他,與出關之前,判若兩人。

他已經知道自己很強了,至於到底有多強,他還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每一日都在變得更強!

而且蘇尋開始喜歡上了一個遊戲,那就是,與天地之間到處都存在的“魚兒”遊玩。

只要他沉浸感悟,便可以激發意識中的陰陽魚,隨時都可以達到那滿世界皆是魚兒的層次。

那些陰陽魚與函谷關老子講道時演化的傾盆大雨,都一模一樣!

每個人的道都不同,不過每個人的道又類似。

尹喜的道,正是欲要將道德以文字撰述,傳承千古,流芳百世。因此他的道,是滿天金色的文字。

那便是“大道金文”,可是道不可以言表,因此他並沒有真正悟道,只是強行記憶下來了三千言的道經。

不過,蘇尋卻將自己的道,完全的感悟了下來。

從中,蘇尋可以明悟世界的運轉順序,生息衍化。或者說這是一部更加“完整”的“道德經”。

有的時候,蘇尋和那魚兒玩得愈發開心,便會不自覺的與魚兒一同飛離在空中,在天地之間漂舞暢遊。有的時候又會潛入河底,有的時候,甚至是遁入到大地的裡面。

老子見了,也不以為奇,只是越發地開心,越發地欣慰。

因為蘇尋的道,讓他時刻都覺得,自己收了這個徒弟真的是正確的!

他雖然也很喜歡尹喜,尹喜也絕對是天地三界少有的奇才,但是尹喜,註定不是一個造化者。

孔子倒有可能成為一個造化者,至少,有“開天闢地”的資質。

但很可惜的是,孔子的理想抱負,與老子的道方式不同,何況他已心繫周禮,只希求人世間的禮,而不會想著超然於物外的大道。

這並非是不對,但終究還是道路和理念都不同。

或許如果蘇尋並沒有去斬命,而是選擇了承命,就會走上與孔子類似的道路罷!

老子看向蘇尋的眼中,滿是親切,甚至是慈愛,這是以前從未有的。

以前的老子,對蘇尋雖然也同樣親切,但是那是天地對萬物的親切。而如今,則更近乎於是“父子”的親切。

漸漸地,老子也會給蘇尋講述一些道。不過他從來不會直接傳授蘇尋,只會將自己知道的,一些開天闢地之初的狀況,以故事的方式講述給蘇尋。

每每此刻,蘇尋腦海中的陰陽魚,都會歡呼雀躍,轉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會漂游出去,圍繞在兩個人的身旁,彷彿在吸取著什麼一樣。

就這樣,日復一日,兩個人腳程並不快,半年後,終於真正踏入到了西牛賀洲的大地!

與此同時,那早已擴大到了不止幾萬丈的道德紫氣,也散去了。

紫氣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與西牛賀洲的大地相融合了。

此刻的西牛賀洲,已然是到處生機盎然,目光所及之處,並不是蘇尋曾看到的荒蕪場景,而是處處奇花異草,滿目風光景色!

但是,與這些格格不入的是,西牛賀洲上的“人”,仍舊是與之前一般的野蠻、落拓。

西牛賀洲發生了變化,他們卻似乎並無更改!

不,也並不是沒有更改。

他們的身體已然在紫氣之下有了不小的進化。

紫氣賦予了他們生機,在紫氣之下,很多人已經變得身強體健。

然而,這並沒有真正的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