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想著把這一塊全都收回自己的手裡,或者全部交給鹽務司。

明裡暗裡也都出臺了很多的政策。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有鹽稅配額的世家和朝廷打了那麼多年的交道,也明白朝廷在想什麼。

於是後續的幾十年裡,私鹽販子剿還是要剿的,但力度不再像之前那麼大了。

甚至有些私鹽販子,就是世家暗地裡養的。

朝廷想要把鹽稅收回去的決心大一點,他們剿鹽販子的力度就小一些。

鹽販子一多,就會導致朝廷的鹽稅降低。

而世家上繳的鹽稅卻沒有變化,自然就會有人提議,世家的配額砍不得。

若是砍了,豈不是連這些錢都說不上來了?

於是這樣黏黏糊糊,北隋的鹽稅這塊錯綜複雜,已經形成了一個誰都不敢去處理的大麻煩。

王營說完,李白的臉色也跟著沉了下來。

看著楊默,見他像是在思考消化老三的這番話,微微一頓,看向王營:“難道依靠著王家,咱們也不能把鹽賣出去麼?”

“這不是賣出去賣不出去的事,五年前,我家的鹽稅配額就交給了李家,現如今太原所有的鹽稅都是交給國公府的。”

王營面露苦笑:“太原的鹽已經足夠了,就算咱們能造出比官鹽還要好的鹽,也賣不出去啊。”

李白錯愕,猛然想起一件事來:鹽從來都是不缺的,一直都是管制物品。

某些地方會出現缺鹽的情況,只不過是朝廷控制鹽的銷售。

鹽的價格、質量,因為管控,加上各方利益的交鋒,導致存在著很大不確定性。

交鋒一旦打破了平衡,本來不缺鹽的地方就缺鹽了。

“賣不出去?咱們這種鹽質量那麼好,也賣不出去麼?”

李白依舊不死心的問道。

王營嗯了一聲:“各地的鹽稅都是被壟斷把控的,所以外鹽很難進入,除非是私鹽販子...”

“但...”

後面的話他沒有說,李白也明白,那就是當地最大的私鹽販子就是當地的世家豪族。

“就沒有辦法麼?”

這次換李白撓頭了,王營也跟著搖頭,剛想說沒有。

楊默則抬起頭來,眼中露出精光:“有!”

“什麼辦法?”

老二老三看向老大。

“軍隊開路,開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