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流民還配吃菜?(第1/2頁)
章節報錯
知道了結果,楊默反倒是不著急了。
臉上的表情舒緩了許多。
他從趙洪的語氣裡察覺出一絲不對勁的味道:趙洪好像對王珪不滿。
倆人之間,不,應該是趙洪和李建成之間應該有什麼矛盾。
如若不然,老奸巨猾的趙洪絕對不可能把這種不滿表現的淋漓盡致,絲毫沒有任何遮掩。
“戰事吃緊?”
幾乎是一瞬間,楊默打定了主意:如果能讓這些災民好過一些,就算是當一把趙洪的槍又有何妨呢?
“趙知州莫不是喝多了,現在濟州軍連人影都沒有,哪裡來的什麼吃緊?”
雖然已經決定讓趙洪把自己當槍使喚,但表現上楊默卻還是戲份做足,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楊默與自己本來就不對付,這一點趙洪很是清楚,因此對他的冷嘲熱諷並不以為意。
心裡反倒是有些高興:“正好,剛剛和你王珪談不攏,楊默這個冤大頭來了,我藉著他對付你。”
打定了注意,語氣也不善,卻把握著火候:“楊公子雖然做過軍務總管,卻是不懂軍務,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濟州軍雖然沒到,卻是要早做打算,如若不然,等他們來了再準備,豈不是晚了?”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裡,趙洪故意以一種氣憤的語氣頓了頓,似乎是要讓楊默注意。
楊默也敏銳的察覺到趙洪的暗示,跟著冷笑:“糧草先行?敢問趙知州,這糧草在哪裡?為何我卻是隻看到辛勞的百姓,卻沒有見到糧食。”
“而且百姓們以工代賑,吃喝全都是世家提供,這糧草都去了哪裡?”
趙洪心裡樂開了花,他找王珪來府衙,就是商議錢糧的事。
李建成現在推行以工代賑,卻又不願意出錢,完全就是一副,想讓馬兒跑,卻又不讓馬兒吃草。
連最基礎的啟動資金都不給,全靠著他趙洪的臉皮哄騙太原世家。
現在的情況是再不給錢糧,他趙洪的臉皮已經不值錢了。
趙洪沒有回答,反倒是看向了王珪。
那意思很明顯,就是告訴楊默,想知道啊?去問王珪啊。
王珪早就察覺到了趙洪的心思,面上卻不動如山,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你們愛怎麼說怎麼說,反正我假裝聽不到。
楊默見趙洪把鍋往王珪身上甩,也順勢借坡下驢問道:“王主薄,這以工代賑的具體事宜是你負責,楊默有一事不明,還請賜教。”
“姑爺說笑了,賜教不敢,但有所問,王珪不敢不答。”
“好,王主薄,以工代賑既然是國公府主導的,為何卻要讓城內世家豪族承接呢?”
這個問題楊默剛剛就問過趙洪,趙洪也回答了。
因此王珪絲毫沒有任何猶豫:“回姑爺的話,城內災民太多,但府衙內的差役卻很少。”
他說的不緊不慢:“第二個原因,即便是差役足夠多,但工卻不夠。”
“讓城內世家們承接,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個解決法?”
楊默見他和趙洪說的一樣,繼續逼問:“比如呢?”
王珪笑了笑:“比如,十個流民,十天裡給城內做工五日,然後再給承接的世家做工五日,世家們提供吃住與工錢。”
楊默聽了這話,臉色唰的一下就變了。
他本以為王珪在歷史上也算是名相賢臣,見解手段應當異於常人,或者說治理手腕對百姓不會太過剛強。
卻沒想到,這樣的話卻能從嘴裡理直氣壯的說出來。
“五日給公家幹活,五日給世家幹活,世家管吃管住又管工錢,公家卻是一分不出,王主簿倒是打的好算盤。”
楊默這番話的語氣,一句比一句氣憤,卻強壓住怒火,讓這種氣憤轉化成了譏諷。
王珪則微微皺眉,並沒有反駁。
在他看來,楊默不通政務,自己解釋無疑於對牛彈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