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漢獻帝不比你更冤?(第2/3頁)
章節報錯
徐州!
荀彧猛然明白,臉色跟著慘白。
這就解釋得通了。
原來楊默是徐州人。
而曹操在自己那個時代,剛屠了徐州沒多久。
一想到自己當時力勸曹操,他卻不聽,荀彧只能長嘆一聲。
隨後滿臉落寞,想起了徐州城破,曹軍在曹操的授意下,在徐州城內造的孽,忍不住閉上眼睛,流出悔恨的淚水。
“實話也告訴先生,曹操以後的每一天都比現在要痛苦,我要在精神上折磨他,羞辱他,讓他毫無尊嚴,最後殺他祭奠徐州父老。”
楊默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卻很堅決。
殺他祭奠徐州父老!
荀彧聽到這句話,抬起頭看向楊默,滿臉震驚。
他是相信的。
楊默既然這麼說了,他就一定做得到。
雖然自己認識楊默的時間不長,但荀彧卻十分清楚,眼前這個比自己小好多歲的年輕人,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主。
他既然說曹操必死,那麼自己的主公就一定不可能活著走出太原城。
荀彧喉頭苦澀,想要開口勸一勸楊默。
但卻開不了口。
荀彧前世出身“潁川荀氏”,是“荀子”的後人。
荀子被稱為儒學的“集大成者”,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其祖父荀淑是東漢的鴻儒,大學者,為郎陵侯相,外號“神君”。
因此身為儒家門徒的荀彧,對於楊默這種類似血親報仇的行為是不能開口反駁,甚至要支援的。
因為在儒家之中,血親復仇合乎孝禮。
儒家十分認可的中,有個叫做趙娥的女子,便是因為為父報仇,手刃兇手而被皇帝赦免其罪,甚至嘉獎。
在荀彧生活的時代,很多官員都是認同“禮”高於“法”的。
尤其是當“禮”、“法”發生衝突時,寧可讓“法”屈從於“禮”,也不願意讓“禮”屈從於“法”。
畢竟在儒家門徒的眼裡:“禮”代表著儒家的治國理念,是“修齊治平”的大根大本,而“法”不過是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而已。
再者來說,楊默和曹操之間的仇怨,真要較真的話,比血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