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時候他出城,下午的時候和楊默聊會天,然後便在集市裡轉悠。

每次來俊臣回到客棧,楊默便收攤,去來俊臣溜達的店鋪轉一轉。

旁敲側擊的詢問。

編草鞋的身份給楊默很好的掩護,集市裡的商戶在他面前沒有絲毫警惕之心。

來俊臣這三日裡在集市中幾乎什麼也沒買,但卻和多人聊了聊。

所有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很會說話。

比如賣木炭的老哥、賣皮子的老哥、賣糧的老哥...

來俊臣和他們也沒有聊什麼特別的東西,基本都是,最近木炭漲沒漲價、皮子最近賣的怎麼樣?

糧食的價格有沒有上漲?

甚至還去馬市上買了些馬藥,去木料廠詢問了最近城內有沒有桑柘木。

一副十分親民的京官形象。

第四天回到國公府的時,馬三寶剛剛回來,見到楊默的時候,滿臉笑容,前些天眼中的憂慮不見了,精神煥發。

吃飯的時候還說李秀寧明日便回來。

說到興頭上,藏不住話的馬三寶開懷道:“來俊臣那鳥官,一連去了三次軍營,什麼都沒有發現,最後灰頭灰腦的走了。”

楊默也跟著他高興。

晚上回到屋內,卻笑不出來了。

木炭最近價格上漲,說明最近城內打鐵的需求量增加。

皮革的出貨量大,說明某種皮革製作的東西大量增加,而鐵匠打鐵時的圍裙便是皮革做成。

至於說桑脫木,那是上等弓所需要的材料。

春江水暖鴨先知,縱然這些商戶沒有參與到李家的謀反準備中,但同處一個行業,商人是逐利的。

有的時候人不說話,市場的趨勢和金錢的流動,勝過千言萬語。

但這些,能說明什麼呢?

就算來俊臣掌握了這些資訊,也無法當做李家謀反的實證。

楊默閉上了眼睛。

如果,這個來俊臣果真是前世那個極其擅長捕風捉影,捏造事實的酷吏...

他來太原的目的,並不是真的要蒐集到李家謀反的證據的話...

緩緩的睜開眼睛,楊默從懷裡掏出那本親手做了一夜的書籍——《羅織經》。

“請君入甕麼...”

他低聲喃喃,吹滅了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