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篇 楚家困境,再上普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施主稍等片刻,貧僧有幾個問題想要問問施主,不知施主能否答疑?”
秦君澤一愣,小時候隨父母家人也曾上過香拜過佛,何時聽說過還有這等規矩,莫非各地佛法不同?相信大師的為人也不會有不利的企圖,還是”入鄉隨俗“好了。
”大師請問便是,若是可以告知,晚輩絕不隱瞞。“
披著袈裟的這位終於抬起了頭,站起身轉身看著秦君澤。雖面容枯槁,年紀已大,但精氣神很足,似乎眼神中有著大智慧,能將人的內心看穿,走來的步伐緩慢但卻沉穩有力。若是把他和街頭簽著孫女兒的老爺爺相提,只怕還算老當益壯,從楚雲山口中聽聞,待武學修為達至一定境界,可以延年益壽,看來確然如此。
“貧僧法號惠心,”大師微笑著走來,“這裡不便多言,秦施主請隨我來。”
雖不解,卻選擇相信。二人走過後堂,到了一處禪院,四處除了院中一棵大樹和一地落葉,也就是四周古老的圍牆了。
禪房內,秦君澤與惠心方丈對立入座,“不知方丈大師尋我來有何事?晚輩應該是第一次見到大師吧。”
“小友不必擔心,貧僧絕無惡意,只是想和小友聊幾句而已,畢竟我那師弟可是很欣賞你啊。”
“謬讚了,大師找我來應該不是為了誇我一句吧,我習慣直言直語,而且還得趕回楚家,就不用抑揚頓挫的語氣了,還請大師直接問吧。”
“哈哈,小友心性果然與一般少年不同,那貧僧就開門見山了。不知小友原名即是秦君澤之名嗎?”
秦君澤眼神波動,似乎有種瘋魔般的目光在生長,言語間也變得格外得冷,“大師此話何意?”
“小友別緊張,家師曾經四處雲遊,十七年前和朋友一起經過東州,遇到過一門厲姓人家,恰逢厲家降生了一個男嬰,此子經脈絕佳,是個修武的極好苗子,即便悟性不高,也能小有所成,師傅和他朋友兩人皆看重此子,一番爭執之下,師傅打賭贏了,原本是想帶回寺中從小修行,不過畢竟是讓人出家,三思之後,還是等他十歲之後,看他悟性如何,是否願意皈依佛門。可是,沒想到,師傅他多年前遭遇險情,仙逝了。等我一切事了去尋找那厲姓孩子時,他卻已經不在東州了,我久尋未果,只好作罷。”
秦君澤不曾知道自己出生時還有這樣的奇遇,但終究是過去了。厲塵這個名字,哎,現在只有秦君澤,這才是現在最真實的他!
”小友是否就是那厲姓之子?“
”是。“
”命運使然,小友與我普法寺有緣吶,可惜你並不願意入我寺門,或許你的機緣不在此處吧。本還想問小友改名之事,想想既已過去,那便作罷。我普法寺還是很歡迎小友常來拜訪的。”
“多謝大師今日告知往事,晚輩不勝感激,他日有所成之後,必然歸此與大師暢談。”秦君澤起身作揖行禮道,“不知令師葬於何處,晚輩可否拜祭一番。”
“自然,請隨貧僧來。”
後山有一古廟,頗為陳舊,只有小小的一間,推開門,眼前是一排排靈位,“這裡是我師門前輩的靈位所在,家師便是最右邊靠前那位,寺廟是後來翻新修建,這裡卻沒有擅動,略顯老舊,不便之處,還望小友見諒。”
“不敢,”秦君澤盯著那靈位站立許久,閉眼,又睜眼,繼而點香,上香,跪於蒲團上,叩首,起身,然又對著眾多靈位鞠躬,“今日是晚輩秦君澤來拜祭各位前輩高僧,相信是冥冥之中的緣分讓我來到這裡,他日若能活著回來,定再來拜祭。”
辭別方丈,時辰已然不早,秦君澤沒有去拜訪惠安大師,只是讓寺裡小和尚代為轉達,便直接下了山,回了楚家。
其後,惠心方丈也出了趟門,不知去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