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的寒氣漸起,昏沉的夜幕之中,偶爾能見到些許昏黃光亮。

北國的秋末,隱約已經開始泛寒。

一個穿著黑色大衣的年輕人獨自走在大街上,腳上的皮鞋發出細碎的腳步聲,一直傳了老遠。

松江城的熱鬧,是楊家的熱鬧,也是日本人的熱鬧,卻不是松江百姓的熱鬧。

昏沉的夜幕之中,陳旭警覺的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確定沒有人跟著之後,折返走進了一條小巷。

他白天的時候只去過了三個地方,一個是楊家公館,再者是松江碼頭,最後是秦守邦的憲兵隊。

這三個地方順著松江的主幹道,以楊家的起點,幾乎是把東南西北都給走了個遍。

陳旭很有些理工科思維,尤其是記這樣的地形,很喜歡記錨點。

從楊家出發,一直往東走就是租界鬧市區,楊家公館就在那裡,其次是往南邊走,一直往南邊就是松江碼頭也就是老城區。

最後,靠近北邊,也就是城北就是秦守邦的憲兵隊所在的小樓。

根據楊婉君的描述,再往北邊就是城北礦場,那裡也是日本人駐守的地方。

雖然手上沒有拿到松江的城區地圖,陳旭還是在心裡默默的規劃了一遍松江的各個地方分割槽。

一個城市再如何變化,它變化的速度始終不會太快。

松江整體上沒什麼城市規劃,大部分地方都是人來了再修房子,所以能夠很明顯的看出各個區域的活動聚集範圍。

以楊家為中心的街巷基本上就代表著松江本地人的圈子,往前推一段時間,松江本地人是靠著江,因此老城區也在更南邊,現在算是稍微往北挪了一點。

再往北就是被佔領的礦場,再往東就是早些年劃出來的租界區,雖然名義上日本人是松江的老大,實際上這些租界區的洋人也擁有相當大的能量。

只不過現如今這些洋人的影響力不斷的降低,西洋那邊已經打過好幾次戰了,這些洋人的老家都保不住了,對於這一頭自然是顧不太上了。

陳旭儘量選擇陰暗的小巷走,一路上避開行人,一路往東,腳步越來越快,到了最後甚至是接連翻過了好幾道矮牆,一路朝著東邊小跑過去。

到了這個時間點,大街上雖然還有黃包車,但是基本上都是專門跑夜班的車伕。這些人對於秦守邦而言肯定都是熟面孔,到時候出了事,把這些車伕拉去憲兵隊,一問一個準兒。

所以陳旭也不敢坐黃包車,只能一路小跑著過去。

索性在東洋留學的那段時間,他一直很注重體能訓練,一來是因為西式教育有體育這樣的學科,再者還是因為他在東洋的境遇也不太好,為了省錢經常不坐電車,一般都是跑去學校。

經年累月下來,他的體能已經算是相當不俗,跑個幾里路實在是不在話下。

一路小跑,沒過多久,他遠遠的就聽到了不同於尋常百姓巷子裡的喧鬧聲。

不遠處,已經能夠看到各色的霓虹燈招牌,隱約甚至能夠聞到紅酒的香氣和濃郁的香水味。

於此相隔一條小巷的距離,對面就像是東方小巴黎,浮華的笙簫讓人有種不太真實的感覺。

陳旭一個縱身翻過矮牆,牆角幾個小混混正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幹什麼,被陳旭的出現給嚇了一跳。

“哥們兒,你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