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要自己畫。”

尤里很執拗,堅決要自己來寫博物館的華夏名稱。

她的女兒說道:“先生,你就不用管她了,尤里喜歡把所有博物館裡面的事情都自己做,對吧,尤里?”

“是的,把你們買來的拖地機器帶回去!”

韓琦有些無奈的回到了自己寫字的地方,拿起筆,在一張新的宣紙上繼續寫字。

書法技能,這是很久以前開出來的了。

用來簽名非常好用,籤售會那天韓琦簽了那麼多本書,但依舊沒有什麼手腕痠痛的感覺。稍微有那麼一點不舒服,但睡一覺第二天起來就好了。

但韓琦一直沒用毛筆寫過,甚至沒在家買上一隻毛筆。

他寫的是《木蘭詩》,這篇文章共有300多字,韓琦寫得很快,從右往左,從上往下,寫完正好填滿整個宣紙。

字的間隔區分得很合理,看起來並不會覺得擁擠。

屋外,尤里仍然在研究。

她用的是噴漆,只有一次寫字的機會,但她現在覺得除了古這個字外,其他幾個字一個比一個更難……華夏人到底是怎麼發明出來這種字的,太神奇了。

韓琦問了一下,她依舊不願意讓韓琦幫忙。

尤里先把古這個字畫出來。

對,不是寫,是畫。

對尤里來說,寫韓琦就相當於在模仿韓琦的畫作。

橫豎撇捺都很標準,或者說她的手臂控制力非常好,手也很穩,一點都不像八十歲的身體。

但想要在牆上用噴漆寫畫出一份漢字草書,那讓很多華夏人來,都不能保證一次性透過而且不失誤。

所以韓琦重新寫了幾個標準的正楷。

這下好了,給尤里說出哪一筆先畫,哪一筆後畫,再用鋼筆給宣紙上書寫的漢字比劃標記處順序1234,用了足足兩個小時才把這件事做好。

尤里衣服上都被油漆弄畫了,但她似乎不介意,站在公路上,昂首挺胸的叉腰看著自己的作品。

韓琦也在看。

如果讓他給個什麼評價,他只能說……一筆一劃的,很工整。

一個對漢語完全不通的外國老太太,能做到現在這種程度已經很讓韓琦驚訝了,所以他拿出手機拍了一下這面牆。

這面牆在院子的外圍,那些從這條路開車過去的人只需要側頭就能看到這一面寫有很多語言的白色牆壁。韓琦還是太孤陋寡聞了,他能辨別出這些語言是那個國家的字,但能看懂的只有英文和剛寫的中文。

都是古希臘博物館的意思。

至於挪威語,這上面也沒有啊。

面色的牆壁,彩色的語言,一個博物館,也就代表了一個人一生的追求。

韓琦不禁想到,如果自己也老了,要不要也開一個這樣的博物館?地段不需要太好,就算在二三線城市也沒有關係,但是博物館一定要面向公路,讓人們一停車進能進來參觀。

但自己要是開了博物館,放什麼東西呢?

從各國買回來的衣服?

額……

想到這裡,韓琦開始思考要不要去市場淘一點古董帶回去的可能性。

但手上不停,已經編輯好了一條新的微博。

愛旅行的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