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古建築一直是韓琦心中,或者說是研究華夏古建築的一群人心裡永遠的痛。

無數古建築被焚燬,就連儲存起來的設計圖也被翻出來撕掉,燒掉,讓本來還有所傳承的建築體系被撕裂開來。而且最重要的不是建築歷史的缺失,而是人們內心對自己文化的一種缺失。

人多有人多的好處,也有人多的壞處。

華夏人口密集,這對於攀升國力有很積極的作用,但在民生方面,人多帶來的就是數不清的壞處。國力雖然是上去了,但很多人的心理還停留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

這些壞處可能要等到受教育一代成長到六七十歲才能勉強解決。

演奏廳門口在還搭建什麼東西,上前打聽,確認今天晚上這裡有一場戲劇演出,而且還是從愛爾蘭遠道而來的踢踏舞團。韓琦頓時就有了買票觀看的衝動。

不僅是因為不買票無法進入內部參觀,主要還是韓琦對愛爾蘭的踢踏舞很感興趣。

看不懂戲,我還看不懂跳舞不嗎?

演出晚上七點開始,現在還是去看看白金漢宮吧。

昨天晚上他和英格麗聊了會兒,說自己今天要來參觀英國的白金漢宮。他覺得英國的白金漢宮應該是歐洲最氣派的王宮了,因為她們挪威的王宮看起來有點寒酸,尤其是王宮的裝飾。

若不是王宮外面那一片花園,以及幾十米長的那條雲杉樹走廊,還真看不出來那是一個王宮。

來到白金漢宮所在的威斯敏特城內,從南大門進入,首先看到的是王宮前面的廣場雕塑群。上去看介紹才知道中央是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紀念碑的正中是頭戴皇冠、手持權杖、端莊、威嚴的維多利亞女王。

鍍金的,在太陽底下金光閃閃,非常醒目。

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座上,有八尊巨型青銅像守護,這8尊青銅像分別代表“進步”與“和平”、“製造”與“農業”、“繪畫”與“建築”、“造船”與“戰爭”。

廣場上還有花和草坪,每一根路燈電杆上緊靠著兩面英國國旗,遠處還有圍起來的一塊地方,應該是在修繕。

倫敦有很多地方都在修繕,這是儲存古建築必要的一個程式。

挪威王宮門前也有一個雕塑,但那個雕塑就只是一個銅像,站在一個簡簡單單的石頭基座上,不過那個石頭基座還蠻高的,但即便如此,也沒有維多利亞女王這樣有錢有勢,人家可是有八個青銅護衛啊。

回頭看白金漢宮,在穿著各色服裝的遊客中,身著紅杉昂首挺胸守在王宮門口的衛兵特別顯眼。

紅色衣服,黑色高挺的帽子。

如果只是一個人這樣穿戴看起來肯定會顯得傻傻的,但要是一群人這樣整整齊齊穿著很就帥了,尤其是他們手上拿著的槍,特別氣派。彷彿告訴著接近他們守護地方的人:閒人免進。

白金漢宮是一幢三層灰白色建築,大樓頂端中心立有一根潔白色的旗杆,旗杆上懸掛著一面英國皇家旗幟,因為下著雨,旗幟沒迎風飄揚,只是無精打采地緊貼著旗杆垂吊著。

大樓中心的頂端有個突兀的三角形“房簷”,裡面雕刻著王室的徽章,“房簷”下挺立著兩根羅馬柱,直通一樓頂端的陽臺,羅馬柱兩邊是沒有裝飾的立牆,中凹邊凸,也直達一樓頂端的陽臺。

一樓頂端的陽臺並不寬大,微微外張,平淡無奇,陽臺下是白金漢宮的正門。

鋸齒花邊的拱形正門不寬不高也不氣勢磅礴,兩邊各有一個長方形的小門,小門更無奇可陳,但這平淡無奇的門卻是數百年來聲名顯赫、威震寰宇的英國帝王進出的必經之門。

大樓的兩端也有和正中一樣造型,只不過模樣小些,用作陪襯。大樓的正面佈滿了長長的白色玻璃窗,玻璃窗打著方方的木條格,白色的窗簾將裡邊罩得嚴嚴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