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不怎麼好的。

別說是差役,就是許多中小地主,日子過的也緊巴巴的。別看他們家中都有些良田,一旦遭遇水旱災難,那家裡也得餓死人。

普通佃戶農民就更別說了,辛苦了一輩子,都是給別人在種地,官府的徭役,地主的盤剝,有時候一年下來,沒賺到口糧不說,還得倒貼進去不少。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如此的荒誕。

在聽到這青年和尚說要分地的時候,所有人心思浮動。

有些單純些的,便只以為他是真心要做劫富濟貧的善事,而多一重考量的,便曉得這種行為實質上是造反。

動了土地,便是要動舊的統治階級的根基。

在這個混亂的世道,不乏有勇猛激進之士,希圖在這動盪的時局中,乘風而起。

比如,眼前這個差役。

這差役的名字叫王泰,比起其他人的劉四趙五之流,聽著也多了幾分正式。

“王泰,既然如此,便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帶幾個人,在城外各處張貼告示,便說定遠縣接納流民,任何饑荒之人,都可來城中得一餐之助。”青年和尚轉過頭去,對著主動投靠過來得那個差役說道。

聽到此言,王泰的瞳孔微微收縮,但還是應下了此事。

“至於其他人,跟我去分大戶!”和尚站起了身,手中抱著加特林,開口環視著眾人說道。

……

何府不難找,縣城東頭最大的那棟宅院便是。

佔地並不大,只有幾畝而已,與江南的雅緻庭院不同,何家將院子修建的極高,得有接近四米,猶如一個並不規整的桶壁,將整個宅子包裹起來。

在靠近牆院的地方,樹木都被修整了乾淨,外人想要偷偷潛入,那是門兒也沒有。

這是動亂年代很多大戶人家的常規操作,有時候要應付流民賊匪,縣城的人靠不住,就得用自家的家丁長工來守護一大家子的安全。

這一個個院子就如同一個個堡壘,那些家丁平日裡伙食都不差,主家又掌握著他們一家老小的性命,這些人都是拼死效命的。

只要拿上火槍,他們人人都是不遜色新軍的精銳。

縣城被賊人攻破的訊息,早就傳入了何府之中,他們甚至比縣太爺更早一步得到訊息。

不過,何家人並不慌亂。

他們清楚,縣衙的那些兵力,應付流民還行,一旦遇到稍微有些組織力量的賊寇,那就得全面崩潰。

他們更相信的,還是自家修建的院牆和訓練有素的家丁。

“吩咐下去,各自拿好火槍,守住院牆的各個要點。等打退了敵人,這個月薪錢翻三倍。”一個管事穿著一身短打勁裝,身後揹著一杆火槍,大聲的訓導道。

在他的面前,是一百多個勁頭十足的家丁。他們平日裡吃得好,又隔三差五的訓練,還各自擁有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