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神龕(第1/2頁)
章節報錯
城內的局勢的確是有些失控。
隨著各家煙販的店鋪和倉庫被洗劫一空,一些人逐漸開始把目光放到了其他的富戶甚至一些普通人家的身上。
在人口如此眾多的城內,總會有些人的膽子更大。
因為每個人外出劫掠的時候,都用麻袋遮擋住的臉,就算事後被人清算,那也是甩鍋到麻匪的頭上。
人心的貪念是無窮的,正如吳玄之一開始所預料的那般,當一個人可以透過暴力手段輕而易舉的獲取財富的時候,他的行事方式就會變得偏激。
至於官府,從頭到尾的存在感都弱到可憐。
除了在動亂伊始開了兩槍外,大多數時間他們都在以消極的態度應對。
也並非是官府當真願意放任自流,那閩浙總督松壽早就下令調撥新軍入城,但卻遭到了拒絕。新軍那邊給出的理由是彈藥儲備不足,在沒有火力壓制的情況下,新軍這時候進城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會讓矛盾更加擴大化。
而這個理由,讓一把堵住了松壽的嘴。
因為新軍之所以會出現火力不足的情況,還不是因為彈藥庫被炸了?再往前追根溯源,那還是總督衙門沒有起到保管彈藥的職責。
反正最後無論如何,朝廷追究起來,這些鍋都得松壽去背。
而與低調的官府不同,《喉風報》在此次的動亂中,卻露了不少臉。
在動亂出現的一開始,吳泰在跟吳玄之協商之後,便成立了“濟民社”,由吳泰擔任社長一職。
這個社團透過報紙打下了很深的群眾基礎,很快就吸納了城內的一些進步鄉紳、新式學生以及一部分其他的理念相投的社會人員。
濟民社創辦後的第一條綱領,就是反對剝削式的不平等商業行為,保障工人、農民及社會上所有受剝削群體的利益。
而如今在福州城,最大的剝削式不平等商業行為,就是販賣煙土。
他們的理念與福州百姓當前的內心訴求是吻合的。
所以,在濟民社透過輿論將自身的綱領傳達出去的時候,很快就擁有了為數眾多的擁躉。
不僅如此,濟民社還透過吳玄之的渠道,運送了幾大箱子彈進入城內,並將這些子彈分配給一些核心成員。
別看子彈的數量不多,且大部分的成員都不怎麼會打槍。
但在這個人人都只能把火槍當做燒火棍用的城市裡,擁有子彈的濟民社,實力一躍成為各個大小團體的最強者。
如今一來,便又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加入。
在混亂的時候,人總是習慣性的抱團的。似濟民社這樣有行動綱領,又有足夠火力的團體,很容易就會給人安全感。
不得不說,雖然吳泰在權謀心計方面不怎麼在行,但卻很擅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