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早上九點,附屬醫院綜合辦公樓。

院領導每週一次的工作例會,在七樓的小會議室準時舉行。

按照慣例,與會的各位領導先就上週主要工作的完成情況,做了一輪通報和總結。

在這項議程完成後,陳瑜率先開口就京城的醫學期刊針對性封殺附屬醫院一事,做了詳細介紹。

“截止今天早上,最近三週,我得到的資料是有十九名研究生和青年醫生的論文被退稿,被拒稿的人數有四十一人。”

“這數字明顯異常,封殺確實存在。”

聽完陳瑜介紹的書記劉錦、院長侯建峰、醫務副院長梁清、院紀高官韓向鴻幾人俱都是一臉怒色。

“太不像話了!”

侯建峰怒斥道:“之前因為地域關係,他們對我們醫院投稿的論文明顯要求嚴苛,如今竟然赤裸裸的搞起了封殺,完全喪失了科學精神。”

“書記,這一次我們可不能輕易算了。”

梁清也義正言辭的附和道:“對,這件事必須奮起反擊,讓他們曉得嚴重後果。”

劉錦目光緩緩的掃過與會的幾人,沉聲道:“這件事自然要嚴肅應對。”

“不過,事情要有輕重緩急之分。”

“陳副院長,對於受到影響的研究生和青年醫生,你可有什麼提議?”

陳瑜沉吟著說:“這樣的事情,對方肯定是不會承認的,我們也不好一上來就上綱上線的進行指責。”

“我建議,先以非正式通知的形式,提醒我院的研究生和青年醫生,最近一段時間最好不要投稿京城的醫學期刊。”

“對被錄用又退稿的論文,我建議成立一個專家小組進行評審。”

“對於評價不錯的論文,推薦給關係不錯的其他醫學期刊編輯,以期儘快的獲得論文發表,不影響他們的年度評優,畢業考核和職稱評審!”

停頓片刻,陳瑜又接著道:“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不受制於人。”

“只是因為歷史原因,我院一直沒有自己掌控的核心醫學期刊,導致他們發表論文只得向外投稿。”

“如今再申請創辦自己的學術期刊,難度非常大,近乎不可能。”

“我有個提議……”

陳瑜迎著眾人的目光,說:“爭取讓濱海大學學報醫學版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以我們附屬醫院和醫學院的體量和研發成果,足以維持變更為月刊的學報,論文質量不會出現明顯下滑。”

她又補充道:“最近三期的醫學學報,得益於言非凡醫生的論文,其國內和國際影響因子可是飆升了兩倍有餘。”

劉錦讚許的頷首道:“陳副院長的提議非常細緻和周到,近的和遠的都考慮到了。”

“非常好!”

“其他同志有補充的嗎?”

梁清開口道:“對京城醫學界的整頓,我也聽說了一些,聽說力度不小,撤換了一批人,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他們這一次的整頓可以說是因為言醫生而起,他們對我們有意見,繼而遷怒,也是可以理解。”

“只是沒想到,他們竟然會以這種極其不專業的方式,對我們產生報復。”

梁清看向劉錦,試探性的說:“書記,言醫生可是倍受上面的關注。”

“不如讓他去反映一下,上面某位大領導一聲令下,問題或許就能迎刃而解了。”

劉錦沉吟片刻,說:“京城醫學界的這次整頓,換上的那一批人,對我們來說,還是他們圈內之人,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