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週一,言非凡帶著學生潘濟川來到心外科,被安排做張世安醫生的手術助手,學習心臟搭橋手術。

心臟搭橋手術也是心外科常見的手術型別,用來治療冠心病的血管狹窄問題。

它常與血管介入心臟支架聯絡在一起。

這兩者,都是治療冠心病血管堵塞和狹窄的有效手術方法。

介入法植入心臟支架,是一種微創手術,屬於心內科的業務範疇。

手術大體過程是,在手臂的橈動脈或大腿的股動脈做一切口,使用一根又細又長的導管,順著血管進入體內。

在X線透視引導之下,醫生操控著導管從外周動脈直達心臟表面的冠狀動脈,將支架放置到狹窄的部位,撐開血管。

心臟搭橋手術,則是屬於心外科的業務範疇,一般需要開胸。

開胸是在在胸部正中切口,切開心包,完整的露出心臟。

搭橋的血管一般取自大腿的大隱靜脈、胸部的乳內動脈或手臂的橈動脈。

血管一端縫在主動脈上,另一端縫在狹窄部位的遠端。

這就相當於在狹窄處上方,架起一座“大橋”,讓血液繞過堵塞的部位給心肌供血。

搭橋手術過程中,是否需要使用體外迴圈機讓患者的心臟停止跳動,視手術難度、主刀醫生的技術水平,還有醫院的裝置儀器等條件來決定。

附屬醫院心外科主任級醫師,都有在心跳不停止的情況下,完成搭橋手術的實力。

搭橋手術與介入支架兩種醫治方法,都有各自最佳的適應症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具體的分析。

只是因為這兩種方法分屬兩個不同的科室,給出的建議難免會有傾向性。

一般來說,急症心梗,或簡單的血管狹窄,放置不超過三個支架就能解決問題的,或是身體年老體弱的,可選擇心臟支架。

複雜的血管狹窄,身體情況也允許的,就選擇心臟搭橋手術。

言非凡跟隨張世安醫生要處理的這位男患者,今年五十一歲,需要做兩次血管搭橋才能解決他的心臟供血問題。

只不過,言非凡和張世安醫生正在刷手消毒呢,就被人追著找了過來。

是餘蘇葉!

“張醫生,抱歉打擾了。創傷外科送來了一批事故傷員,有一位傷員安排給了我。”

“我是過來緊急求援的。”

說著這話,餘蘇葉就手機上的一張血淋淋的圖片展示給了言非凡,還有張醫生。

“這是一個十八歲的男孩,高中畢業隨著家人出來幹活才一個多月。”

“你們看他的右手,直接被工型鋼給拍成了肉餅。”

“非凡,我想來想去,也就你有這個本事,能儘量的把他的手給復原了。”

看著手機照片上那被壓成一整體的右手,言非凡還沒出聲呢,張世安就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