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二嬸傅氏,雖然糊塗短視,沒有主意,且容易受人攛掇,但終究還沒有蠢到家,只是在溧水鎮上搶先開了間酒樓,而不是在縣裡和得味樓打擂臺。

其實這樣的也好,炒菜的法子流傳出去也不一定是壞事兒,只要得味樓能夠不斷在菜餚之上推陳出新,保證端上桌的每一道菜的口感滋味,炒菜之法便是推行天下又如何。

畢竟這法子是絕藏不住的,難保不會引來那種嗅覺靈敏且實力極強的人的覬覦。

若是當真推行了出去,還間接替得味樓省去了許多麻煩。

這可不是徐章前世的太平年景,什麼公民的財產權利都有法律保護,如今世道雖然太平,但歸根結底還是個人吃人的社會,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徐家現在就是一隻小蝦米,誰來了都能咬上一口,盛家算是一條小魚,但在宥陽這個淺水灘裡頭還勉強排在前列。

可若是出了宥陽,在遍佈大鱷的深水之中,基本上和徐家沒有區別。

一個能帶來如此豐厚利潤的法子,不知會引來多少人的貪慾,如今得味樓還在宥陽,有盛家這根大樹罩著,可若是出了宥陽,到了盛家力所不及之處,不也一樣要任人拿捏,受人鉗制。

盛家背後的依仗,不過是在揚州做通判的盛二老爺,通判不過從六品,和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比起來,盛家的底蘊終究還是淺薄了些,若是這裡頭的利潤牽扯過大,若是到了盛家也無法庇佑的地步也並非沒有可能。

得味樓的事情便這麼定了下來,在徐章的一力堅持和苦口婆心的勸說之下,徐青山終於同意把炒菜的法子公佈出去。

不是直接大公無私的公佈,而是在那些個得味樓吃酒消費的顧客問起的時候,把其中的法子粗略的說一些,但所用的調料和具體烹飪的手法步驟卻不會說的太過清楚,客人們自然也不好追問,畢竟這是人家吃飯的手藝,而且能夠說這麼多,足以看出得味樓的誠意了。

這俗話說得好,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得味樓如此做法,反而贏得了不少顧客的心,致使那些去過得味樓的顧客,自發的替得味樓宣傳,不禁籠絡了不少老顧客,還因為這些老顧客,吸引來了不少新的顧客。

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了。

徐章如今正忙著挑選禮物,去盛家拜訪呢。

徐家的家境如何,盛家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徐章挑禮物也沒有本著貴的挑,而是挑選合適的,心意到了便可。

“章哥兒,上次和你說的事情你考慮的如何?”

盛維是說先前他和徐章說等徐章考中了秀才之後,便推薦徐章去揚州盛家二老爺的門下進學一事。

盛家二老爺盛紘乃是二甲進士出身,若說學識淵博或許無法和那些當世大儒相比,可若論在科舉制藝上的造詣,卻也能夠說一句不輸旁人,若是能夠得他指點,對於徐章的科舉仕途定然有極大進益的。

“自是願意的,不過如今母親臨盆在即,為人子者,豈能在此關鍵時刻遠行!還望表舅見諒。”

“無妨,章哥兒孝心可表,這也是應該的!”

盛維不僅沒有在意,看向徐章的目光不僅愈發滿意了,這樣一個勤奮上進,又有天賦,又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太讓人稀罕。

想著想著,盛維就想起了自家那個即將定親的大女兒,他和李氏相中的也是個秀才,和徐章一樣,都是十二歲就中的秀才,是宥陽縣裡頭有名的神童,比徐章中秀才的時間還要早上好幾年呢!

聽人說明年那個孫秀才就準備去參加鄉試了,這要是過了,那可就是舉人了,只要再稍稍謀劃一番,那是可以做官的。

想起自家大女兒,盛紘就有些遺憾,若是徐章這小子再大上那麼兩三歲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