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開始死了上百號人。

但疫病卻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控制,並未在災民之間徹底蔓延開來,賀老太醫等一眾醫者沒日沒夜的商討救治,攏共上千號感染了疫病的災民,被救回來了九百多人。

只有一開始病情最嚴重的的那百來號人因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和種種原因,不幸罔難。

後邊雖然還是陸續會有人死去,但大體的情況較之先前已經非常樂觀了。

疫病得到控制之後,徐章又被楊侍郎調了過去,主抓以工代賑的諸般事宜,來回奔走於各州縣之間,將此法細緻的傳授給各州縣衙門的官員。

並且帶領督促他們,在各州縣將以工代賑之法實施下去。

原先被統一安置在營地之中的災民們,青壯都被徵召而去,修橋鋪路,梳理開挖河道,開採運送原材料,重建堤岸水壩。

老弱婦孺們則各自回鄉,在衙門相關人員的幫助之下,各地的宗族耆老,在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們的號召之下,帶領眾人重新建設家園。

依著以前衙門的存檔,將田地梳理劃分,防止因此生出糾紛。

因著水患之時,各村寨鄉里都有不少人喪生其中,若是家中還有人倖存的,田宅自然歸其所有。

若是那種絕了戶的,田宅則歸由原主的宗族所有,由當地的宗族耆老商定,或是將其收作族產公田,或是分配給某些情況特殊,受災嚴重的人家。

以工代賑之法雖然好,但實施起來卻並沒有預想之中的那麼容易,好在徐章不是孤身一人,有楊侍郎這位開明爽朗,做事情雷厲風行,眼裡又不揉沙子的上司。

還有曾廣文,王破敵,等一眾心腹幫襯。

雖有些磕磕碰碰,但還是將以工代賑之法推行了下去。

十一月底,朝廷又來了旨意,主要還是說的淮南水患之事,對楊啟平和徐章等人褒獎勉勵了一番,最重要還是官家和兩位大相公最後商定,給淮南路受災的十餘州縣,減免賦稅五年。

叫百姓有修生養息的時間,有緩過氣來的機會。

災民們原本沉重的心情,頓時就好了許多,也有了幹勁。

如此良機,徐章自然不會忘記提攜一把漕幫。

藉助運河之利,漕幫的勢力也日漸壯大,再加上徐章的出謀劃策,漕幫內部的等級規矩明朗有序,漕幫幫眾的人心也越來越齊,各地的勢力堂口也愈發穩固。

大石頭和車三娘也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直接將漕幫之中他們所能掌握的全部力量盡皆投入到這次的協助賑災之事上。

協助朝廷從江南,湖廣,荊襄等豐收富庶之地往淮南運送糧草,沿途州縣的州府衙門,轉運使司也大開方便之門。

漕幫原本就和轉運使司往來甚密,關係打的不錯,此次過後,雙方的關係定然會更上一層樓。

不得不說,各地支援淮南的一應糧草物資能夠及時的送到淮南,和漕幫的傾力相助離不開關係。

漕幫這個小小的江湖幫派也因此入了安撫使楊啟平的眼,甚至還在送往東京的奏摺之上提了幾句,使漕幫二字傳入了官家耳中。

秋去冬至,積雪消融,萬物復甦,天氣眼看著從寒冷徹骨逐漸進入炎熱。

等到淮南賑災的事情結束,這次受災的十餘個州縣的百姓們生活再度進入正軌之後,已經是嘉佑十一年的六月了。

一直到六月下旬,作為安撫使的戶部侍郎楊啟平率先帶著一眾手下返回汴京,徐章主動請纓留下掃尾,協助當地州府對一應重新挖掘開拓,或是修整翻新的河堤河道再度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