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都自己親口承認了自己變小巧的事物有些難。

其最後的表現,也是如此。

原文是這樣寫道的:

【這呆子念動咒語,把頭搖了幾搖,叫:「變!」真的變過頭來,就也像女孩兒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像。

行者笑道:「再變變!」

八戒道:「憑你打了罷!變不過來,奈何?」】

如果三十六變真的強於七十二變,那表現也太過於掉價了。

而且,西遊原著中,作為一流戰力的牛魔王、二郎神,全部都是七十二變。

至少,全文從未提過,七十二變不如三十六變,甚至很多時候,七十二變產生的功效元大於三十六變。

「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說著,唐三又是翻了一頁。

而寧榮榮,對照著諸天上,那個王凡書寫的西遊,果真是大相徑庭。

只不過王凡寫的,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和混世魔王的對戰,卻是有一種慢慢的玄幻風。

什麼「頃刻間開山裂石、力大如牛。」

開山裂石就不說了,力大如牛是什麼鬼?

這絕對是看著原文那一大堆的字,覺得碼字太累了,直接用自己的話代替表達對吧?

可是,也不能這麼表達。

唐三笑道:「這個王凡,書寫的混世魔王,佔據了水簾洞,奴役猴群,孫悟空歸來後,也是直接在水簾洞裡開戰,光憑武藝,就打敗了混世魔王,然後混世魔王帶領著大哥牛魔王過來找場子,然後結拜······」

說實話,真有一種看86版西遊記——文字版的味道在裡面。

不過,原著可不是這樣的。

原著中的混世魔王,並沒有佔領水簾洞,他擁有自己的家——「水髒洞」,只是經常去水簾洞附近搶劫猴群的東西。

更嚴重點的,用通俗的話來說,便是拐賣猴口。

將那些猴子捉去,帶回洞中幹活。

而且,最後混世魔王的下場,也比王凡書寫的要慘多了。

或許王凡是覺得,妖怪之間,雖然弱肉強食,但應該也是會手下留情的。

但是,西遊通文,對妖怪的定義,只有一個——為惡。

即,只要作惡,便是妖怪。

無論原先是天上仙神,還是西方佛童,只要下界為惡,便是妖。

就像孫悟空,當初反天,便是被稱作妖猴,後來西行,都是「大聖」、「行者」之類的稱呼,就算再討厭,也僅僅是一句「潑猴」。

「妖」之一字,那些仙神、菩薩,卻是再也沒有這樣稱呼孫悟空。

話歸正題。

原著,可比王凡書寫的有意思多了。

孫悟空並非只靠拳腳功夫,就戰勝了混世魔王,而是拔毛變成許多小猴子,將混世魔王團團圍住,乘機奪取了混世魔王的大刀,將混世魔王劈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