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比丘,只配喝粥水(第1/4頁)
章節報錯
佛陀,真的不能讓婦人的孩子復活嗎?
可以。
但是,釋迦摩尼不會這樣子做。
人生來便是需要經歷痛苦,如此,方能夠成長。
不經歷痛苦的人,只是鏡花水月一場夢,是永遠不會成長的。
更何況,若是真的要復活一個了人,那麼世界間的真理和法則,也就亂套了。
釋迦摩尼的智慧,是讓眾生從痛苦中解脫的智慧。
也就是,讓眾生能夠從痛苦中走出來。
因此,釋迦摩尼,需要的從來不是什麼信仰,他只是傳播他悟到的無上真諦和智慧,而不是成為像溼婆那樣的需要信仰的神祇。
教導別人知識,幫助別人從痛苦中走出,收穫喜悅。
這便是釋迦摩尼的修行。
這,便是佛陀。
看見影片上出現的字幕,又帶有富有磁性的旁白之聲。
這個諸天,各個位面的和尚、僧侶,俱是感到有些慚愧。
他們坐落於廟宇,唸經參佛。
是否?
太拘寧於形式了?
眾多歷史、武俠世界的少林、僧廟,其中的和尚、方丈,俱是若有所思。
或許,他們的參悟,真的錯了。
只是,他們不在山林與青燈古廟作伴,難不成四海為家?
可看見諸天影片中的那佛祖,他無所定居,四海為家,休息之時,也不過是找一棵古樹,盤坐而下,禪定修心。
他的弟子,那些比丘,同樣如此。
苦修,才是成佛的真諦。
他們這些和尚,大多數時間待在廟宇,或參閱經文,或修習拳腳,真的能夠成佛嗎?
不可能。
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了答案。
他們的未來,只會和那些芸芸眾生一樣,為利益所紛擾。
僧人,需修苦行,然後,教導他們從痛苦與悲傷中走出,方才是僧。
否則,只是剃了一個光頭的人罷了。
一些西遊位面,眾多佛祖也是若有所思。
他們發現,影片中的那個釋迦摩尼,好似和他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