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感悟(第2/2頁)
章節報錯
闖過一望無際的死亡沙漠,烈日干渴的殘酷,磨礪他的身心;歷經。
猛獸成群的草原山林,山野精靈為伴;跨過世界之巔珠穆朗瑪,接觸地之最高;也孤身遊過彷彿天盡頭的浩瀚海洋,感受生命起源之地的奧妙。
體會過各國不同民族的風情,各樣故事的生死離別,真情假意。
三年裡,唐三繞了地球一圈,走回了華國,來到了泰山。
泰山,巍峨沉渾,氣勢磅礴,尊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
自古以來泰山便是神聖的象徵,位於古華夏的最東部,被黃河與汶河環繞,在古時被視作太陽初生萬物發育之地。
山莫大於之,史莫古於之!
泰山雄偉壯闊,具有厚重的歷史沉澱,可追溯到上古三時期,是冀近神靈之地。
“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
橫掃六合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都曾在泰山舉行過曠世封禪大典。
而在此之前,上古時期更早有七十二位帝王在泰山封禪。
先秦古籍《管子.封禪篇》曾有記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
上古時期,諸多聖皇與古帝無一例外,皆選擇在此封禪,令泰山籠罩了重重迷霧,透發出無盡神秘氣息。
春秋時期,孔聖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上古封禪大禮的遺蹟,但卻空留遺憾,未有所獲,弟子追問時難以回答。
後世人曾有一些發現。
民國二十年,馬鴻逵將軍率領軍隊駐紮於泰山下,無意間發現一土壇,內有兩套玉冊,以“石泥金繩”封之,藏於地下。
先秦上古時期,各位古皇為何皆在此封禪,至今還是一個謎,可能永遠也無法揭開。
唐三是第一次登臨泰山,唯有親臨此地,才能夠感覺到它的壯闊與雄偉。
不同於珠穆朗瑪,雖然那是世界第一高峰,卻有種孤獨,冰雪連天,沒有任何生機;沒有泰山這般出塵。
整個山體分三層臺階式地質結構,猶如登天台階,坐北朝南,山體通體開啟,一條十公里里長的登天路,通向浩大的山體間,延至峰頂。 首\./發\./更\./新`..手.機.版
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磅礴大氣,讓人心懷激盪。
在壯闊的泰山面前,讓人有一種奇異的錯覺,自身微渺如螻蟻,甚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亦顯得微不足道。
這是一種震撼性的感覺,讓人心靈為之震顫!
珠穆朗瑪雖高,卻給不了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魄,只留空虛於心頭,攀登征服的優越也將逐漸淡去。
而泰山卻讓人遐想無線,古松蔥鬱,林間又多有飛泉清瀑,莊嚴中帶著七分靈秀,山間雲霧纏繞,恍若人間仙境,平添幾分神秘與深奧。
唐三未買門票,而是從小道進入,期間也未遇到什麼人煙,彷彿世間獨此一人。
在來泰山之前的路上,唐三的乞丐模樣自然被人看到,也多吸引人群,或說道,或拍照。
此間行為不提,唐三早已習以為常,各國均有好事者,見多矣··슷···
然也有人感到不凡,欲上前詢問,卻最終沒有邁出一步,只留嘆息····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