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維則的手腕靈活地甩出一條弧線,一個迴轉,長長的鉗子像是有了靈性,已經自如地夾著那把匕首離開了罐子。

壯漢這會兒倒是機靈,早早地在旁邊放了一大塊髒不拉嘰的抹布。寧維則把匕首送到抹布上,開始清理上面的油漬。

一邊清理,寧維則一邊慢慢悠悠地說道:“淬火之時,可用水淬,亦可用油淬。水淬出來的更堅硬,但比較脆。油淬出來的,硬度沒有水淬的高,可要比水淬的更韌。”

這分明就是在點撥壯漢了,聽得壯漢那顆大圓頭點得像雞啄米一般,甚是好笑。

“尤其是薄片狀的物體,或是形狀複雜的物體,用油淬火一般來說會比用水更合適。”

寧維則接受到的傳承裡,除了用水之外,並無其他淬火方法。這些都是寧維則前世的知識。前世的寧維則參加過金工實習,也用機床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小鐵錘子。後來在工作中涉及到材料的選擇,寧維則還惡補過材料相關的課程。淬火,便是對材料的熱處理裡,最為基礎的一個部分。除了用水用油,還可以視胚子的具體情況,選擇用沙土等固體進行淬火。當然,這些操作就太繁瑣了,對現在的寧維則來說,暫時還用不上。

在端朝,能把淬火改為用油的,也只有寧維則這獨一份。

說得差不多了,那邊匕首也被寧維則清理得乾乾淨淨,再無一絲油汙沾染。

接下來,就剩下給匕首製作把手和打磨開刃了。

要說給匕首加個木製的把手,那本就是寧維則的看家本事。可惜這邊沒有木匠工具,只好先在把手上緊緊地纏了一層布巾裹起來。這個情況下,其實也並不好直接給匕首開刃,不然後面再裝把手時會比較危險。

寧維則遺憾地咂了咂嘴,剛想把匕首收起來,忽然腦子裡靈光一閃,開口向壯漢問道:“你這裡有金絲礬嗎?”

金絲礬,就是硫酸鐵,是一種酸性的物質。明代《格古要論》中有如下的記載:“鑌鐵出西蕃,面上自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劍器打磨光淨,用金絲礬礬之,其花則見。價直過於銀。”這裡提到的“用金絲礬礬之”,也就是用硫酸鐵溶液來擦拭。

寧維則想做的這個步驟,就是酸洗。

前世的大馬士革刀,作為世界公認的名刀,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便是那獨一無二的花紋。

大馬士革刀是用不同硬度的鋼材反覆摺疊鍛打,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的疊層。鍛造完成後,花紋成型,但並不是特別明顯。經過酸洗這個環節,可以讓不同屬性的鋼鐵與酸反應,產生不同程度的氧化。氧化後的色差,可以凸顯出花紋的明暗錯落,讓紋理更加清晰自然。

寧維則製作這把匕首,用的就是摺疊鍛打法。匕首上自然也有著獨特的花紋,只是不夠明顯而已。如果有金絲礬,便能讓匕首的美觀性更上一層樓。

壯漢皺著眉細細回想著,突然一拍大腿:“金絲礬是嗎,我這還真有!”

說著,壯漢很快地走到牆角處,在一個不起眼的櫃子裡掏摸出了一個包得嚴嚴實實的小瓶,獻寶似的捧到了寧維則面前:“這是我之前意外得到的,也不知道怎麼使,就一直收藏起來了。要不是今天見了您這位高人,估計這輩子我也用不上這瓶東西!”

寧維則也不謙虛,讓壯漢拿小盆子來,加水試著調了調。當水的顏色漸漸變成棕黑色,但又很透明的時候,寧維則這才放下了心。狀如清淡的葡萄酒,應當是配製得沒有問題了。

“小心,莫要亂碰,會傷人。”叮囑了韓經綸一句,寧維則又特意盯了躍躍欲試的壯漢一眼,壯漢這才老實下來。

把匕首斜著放到小盆子裡,又用鉗子鉗了抹布,寧維則仔仔細細地把匕身抹了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