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回家吃飯
章節報錯
寧維則搖了搖頭,眼神稍微有點黯淡:“我暫時還沒想好,不過可能性嘛,也就那麼幾個。”
“第一個,就是繼續回村裡開我的小木坊,等我爹回來。”寧維則掰著手指頭,一五一十地細數起來:“不過已經分了宗,我這個木坊在饒谷村裡肯定是開不起來了。”
“第二個,是去鎮上或者郡上找個木坊做事。”說到這裡,寧維則頓了頓,帶著玩笑的語氣衝著韓經綸眨了眨眼:“至少我繼續留在韓氏木坊的話,韓公子你應該不會讓我這個小股東活活餓死的對吧?”
韓經綸展眉大笑:“你這個嘴,怎麼這麼會刁難人呢!”
寧維則裝出滿不在乎:“反正要是韓家不收留我,我就去郡上唄。實在不行,我就去跟黃家小掌櫃的打個商量,把第一名還給他,讓他給我安排個小管事做做。”說著,寧維則似乎對這個方案有點滿意,點了點頭,明顯是在自我鼓勵。
“您就繼續擠兌我吧!”韓經綸對著寧維則拱了拱手,擺動出一副求饒的架勢。
寧維則繼續掰著手指頭:“要是這條路也走不通,那我就去匠門轉轉。”
韓經綸面色一凝:“想好了?”
“沒有啊。”寧維則滿臉無辜,聳了聳肩:“這不就是列舉一下可能性嘛。我現在跟匠門是一點不熟,就韓師傅那天講的那個會飛的故事,也忒沒譜了一點。我得再瞭解瞭解情況再說。”
“用不用我幫忙?”韓經綸嘻皮笑臉地問道:“畢竟在這一行,我的朋友也算不少。”
“那,就拜託公子了。”寧維則畢恭畢敬地作了個揖,卻還是忍不住皮了一下:“小女子的身家前程,可都託付給公子了喲。”
韓經綸笑嘻嘻地受了這個禮:“要不這樣吧,一會回去我便找人打聽訊息。你呢,也先彆著急,回頭我先找幾個學徒過來,幫你把木坊的東西歸置歸置。不管怎麼說,你都不會再回村裡長住了。家裡的東西,也一併收拾一下吧。”
等二人到了木坊,已經是接近傍晚時分。韓老頭領著一眾學徒應該明天早上才能回到鎮上,木坊里人少了點,稍顯冷清。
寧維則也沒什麼事情要做,乾脆就直接回了家。一推開院門,周嬸正在院子裡收拾東西,抬頭看見寧維則站在門口揹著包裹,立刻笑著迎了上來:“喲,維則回來啦!這幾天去郡上累不累?晚飯吃了嗎?要不要先喝點水?來把包裹給嬸子拿著,你趕快歇歇。”
連珠炮一般的問題,硬是沒給寧維則說話的空間。
“哎喲,你瞧我這記性!”周嬸一拍大腿,對著屋裡高聲喊道:“維鈞,快出來,你姐回來了!”
房門啪地一下被推開,掄著小腿的寧維鈞像是小炮彈一樣衝進了寧維則的懷裡:“阿姐你可算是回來了!我想死你了!”
說完,寧維鈞仰起頭盯著姐姐的臉,眼眶周圍已然是紅了一圈。
寧維則輕輕揉了揉弟弟毛絨絨的頭頂,失笑道:“阿姐我就是去郡上考個試,這不考完就立刻回來了嗎?對了,維鈞,阿姐給你帶了點好東西。”
說著,寧維則從包裹裡翻了翻,找出了一個油紙包,遞給了弟弟。
寧維鈞充滿好奇地拆開了紙包一看,眼睛亮得像兩顆上好的黑珍珠:“阿姐,這個點心好漂亮啊!”
“這是郡上老字號喜福記的荷花酥。阿姐也覺得這個點心特別漂亮,特意買回來給你們嚐嚐的。”說著,寧維則又從包裹裡掏出另外兩個油紙包,遞給了周嬸。
“嬸子,這兩包是棗花酥和綠豆餅,你和周叔也嚐嚐,咱們村裡可沒有賣這個的。”寧維則一邊遞過去,一邊隨口嘮叨著。
周嬸嘴上埋怨著,臉上喜孜孜的笑意卻是不小心透露出了真實的想法:“你這孩子,出門還給我們買東西,淨瞎花錢。”
寧維則抿嘴笑了笑,沒接這個話頭,而是故意吸了吸鼻子:“周嬸,你們吃晚飯了嗎?今晚做了什麼呀,怎麼就這麼香呢?”
“你這丫頭呀,鼻子可真靈!這不是嘛,我看維鈞唸書辛苦,得好好補一補,今天就燉了份紅燒肉,正準備起鍋呢。說起來啊,這幾天維鈞特別用功。每天他從學堂回來,都會先趁天亮多讀讀書,晚飯就吃得晚了點。這不,你正好也趕上了?”周嬸說著,突然一拍大腿:“對了,今晚你平安回家了,咱們再加個菜吧!你先跟維鈞玩一會,我再去弄兩個雞蛋。”話音都沒落,周嬸就風風火火地小跑著往廚房去了。
寧維則拍了拍維鈞的肩膀,帶著弟弟往屋裡走去:“維鈞,走,給阿姐講講這幾天你在學堂都學什麼了……”
說起讀書,寧維鈞的小臉立刻紅撲撲的滿是驕傲:“這幾天開始讀《大學》了,先生都誇我聰明,說我背書背得快。”
其實寧維鈞讀書的時間稍微有點晚了。
像是鎮上有頭有臉的人家,孩子最早從四歲就要開蒙,從《千字文》學起,之後讀《孝經》《大學》《中庸》。到得八歲上下,讀書早的孩童差不多已經能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書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
寧維鈞今年八歲,比其他孩童起步晚了四年,但晚也有晚的好處——多發育了幾年的大腦,學習的速度要比四歲的孩童快一大截。
再加上父母都不在身邊,跟著姐姐生活的寧維鈞,性格也沒有其他孩童那麼調皮任性。先生知道寧維鈞的情況,自是對他有所憐惜,在學堂裡總是鼓勵多於批評。
一來二去的,寧維鈞的自信心就建立了起來,也越來越喜歡讀書。最近更是每天回到家都要主動溫習功課,學好了再吃晚飯。
寧維則也算是鬆了口氣。幸好這個弟弟知道上進,不然自己還要編故事哄小孩子讀書,不知得死掉多少腦細胞。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雖然並不太懂裡面的含義,維鈞還是一板一眼地吟誦著,小腦袋也學著先生的樣子,從左到右一圈一圈地晃了起來。
背書的聲音漸漸低下去,周嬸那邊的飯桌也已經擺好了。
紅燒肉、清燉蘿蔔、大蔥炒雞蛋,再配上一大鍋的糙米飯。
油燈上光芒輕輕搖曳,像是給飯菜加了一層倍顯溫柔的濾鏡。
濾鏡的名字,叫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