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知道匠門嗎?
章節報錯
韓經綸對著寧維則一揚脖子:“那可要多謝寧東家請我吃飯了啊……”
寧維則白了韓經綸一眼,這才對著中年大廚笑道:“您是哪兩道菜不清楚?”
“別的我都曉得,可那蔣侍郎豆腐和蓑衣餅,實在是……”中年大廚瞧著寧維則,臉上是三分為難摻了七分期待。
“這兩樣啊,好說。要不要我給您寫下來,還是就這麼一說就行?”
中年大廚像是聞到肉味的餓狼,急不可耐道:“姑娘您直接說吧,我能記住。”
“那蔣侍郎豆腐稍微有點麻煩,您聽仔細了。”寧維則此時說的,正是前世清代大吃貨袁枚先生的《隨園食單》裡記載的兩道菜品。當年為了這個蔣侍郎豆腐,袁枚不惜三折腰求人,最終才討得了這個菜譜。前世的寧維則曾經在某個私家菜館品嚐過一次復原的菜品,當場驚為天人。後來她便特意研究了一下做法,此時自然是信手拈來。
“豆腐兩面去皮,每塊切成十六片,晾乾,用豬油煎,清煙起才下豆腐,略灑鹽花一撮,翻身後,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蝦米一百二十個;如無大蝦米,用小蝦米三百個,先將蝦米滾泡一個時辰,秋油一小杯,再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用細蔥半寸許長,一百二十段,緩緩起鍋。”寧維則悄悄嚥了咽口水,繼續道:“這便是蔣侍郎豆腐的做法了。”
中年大廚眼前一亮:“好!油煎脆香,蝦米鮮香,甜酒與糖提味,慢滾兩回入味。這五十兩,花得值!只是……”
“只是什麼,掌櫃的您但說無妨。”
“這道菜為何叫蔣侍郎豆腐?”
“這也是我聽旁人說的,可能是一位姓蔣的侍郎家中的私房菜吧。”寧維則想了想,覺得這麼說不妥,又補充了一句:“也許是我聽岔了,可能是叫蔣十郎豆腐也說不定。掌櫃的若是願意,也可以改成其他的菜名,反正都是咱們郡上獨一份。”
中年大廚點點頭:“嗯,姑娘說得對,這個名字我得好好想想。哦對了,還有另一道也需要姑娘指點的,便是那個蓑衣餅了。”
說起這蓑衣餅,本來是叫酥油餅,是杭州附近的一種吃食。蓑衣餅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是因為當地口音,把酥油說成了蓑衣;二是因為這個油餅製成後,層層疊疊的酥皮正像是雨天穿的蓑衣一樣,故此得名。
寧維則對製作麵點並不是特別擅長,此刻只能一板一眼地努力回憶著:“取乾麵用冷水調,水不可多……揉擀薄後,捲攏再擀薄了,用豬油、白糖鋪勻,再捲攏擀成薄餅。用豬油煎黃,即可。如要鹽的,用蔥椒鹽制餡亦可。”
其實這個餅的做法,在後世的油酥皮中隨處可見。只不過端朝沒有那麼豐富的物資,平常人做飯根本捨不得用油,更別提用制油酥還要油煎的奢侈做法了。這道菜品並不是難在做法,而是難在想法而已。
中年大廚聽罷茅塞頓開,已是摩拳擦掌的樣子:“好嘞,您幾位先吃著小菜稍等片刻,我去做一次試試。一會啊,還得麻煩您幾位幫忙嚐嚐這味道對是不對!”
說完,中年大廚抱了抱拳,急匆匆地推門出了雅間。掌櫃的一走,小二也趕忙跟出去端菜了。
韓經綸臉上帶著一絲笑意,擠眉弄眼地擠兌起寧維則來:“寧東家,要不咱們合夥再開個酒樓吧。看你這賺錢速度,我可是眼饞得很啊!”
“行啊,我只負責出菜譜,其他的你來弄。”寧維則吃吃一笑:“我要得也不多,純利分我五成就行。”
寧維則這一番話嚇得韓經綸連忙搖頭:“那還是算了吧,錢多事少,我可不幹了!”
話音剛落,主桌上的眾人又都笑了起來。
正笑著,寧維則忽然想起一事,隨即收斂了笑容。她從袖子裡掏出一件東西,目光炯炯地遞了給韓老頭:“韓師傅,您認識這個嗎?”
韓老頭接過信封,從裡面掏出召集令來。看到召集令上的匠門徽記,韓老頭面色一凝,韓經綸瞳孔也是一縮。
“寧丫頭,這個是哪來的?”韓老頭面色凝重,顯然對這個事情十分在意。因為評分完成之後只剩下寫榜單,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要考官來處理,郡守就讓三位師傅提前回去了。韓師傅自然是沒看到郡守給寧維則這個信封的情景。
“郡守大人給的,他說只有在學徒考核裡全部拿了上上的成績,才會有這個召集令。”寧維則把事情簡單講述了一遍,之後便盯著韓老頭,想看看他知道些什麼。
畢竟之前在做學徒手冊的時候,老頭提過一次,說他自己也是匠門弟子。只是不知道這匠門,到底是什麼來頭呢?
光顧著跟韓老頭交流,寧維則完全沒有發現韓經綸眼中那玩味的神色。
“寧丫頭,你可知道匠門?”韓老頭放下手裡的茶杯,鄭重地問道。
寧維則連連搖頭:“只是上次聽您說過一次,說您是匠門弟子。其他的,我是一概不知了。正好,要不您給我講講匠門吧!”
韓老頭的老臉一紅,可又似乎是個錯覺。寧維則還沒反應過來,韓老頭清了清嗓子,若無其事地說了起來:“對,我確實是匠門弟子不假。”
“這匠門,可以說是咱們匠人的最高聖地。各行各業,但凡是屬於工匠的,不管是木匠也好,瓦匠也罷,燒瓷的也好,打鐵的也罷,都可以算在匠門之下。”
“那這匠門,算是朝廷的衙門嗎?”下首桌上的學徒也都豎著耳朵認真聽著,有人忍不住問了起來。
韓老頭不太滿意地皺了皺眉:“別插嘴,聽我說!要說這匠門,並不是朝廷的衙門。我也不知道匠門到底是什麼時間創立的,反正自從我拜師學藝的時候,匠門就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不過在前朝的時候,工匠的地位極低,前朝也不重視我們這些匠人,所以匠門就在隱秘地傳承著。後來,前朝的皇帝無道,咱們端朝太祖揭竿而起。匠門呢,就曾經派了人手去幫太祖幹活,出了不少力。聽說啊,匠門的匠人還救過太祖爺的命!所以到了後來咱們端朝立國,匠門就轉隱為顯,匠人的地位也是這樣變得高了起來。”
“那匠門的手藝,是不是很厲害?”寧維則好奇地託著下巴,眼巴巴地看著韓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