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子裡一片安靜祥和其樂融融。

棚子外,學徒們完成作品的時間差不多,小吏通報成績的頻率也就越來越高。

“千字號房,四升五合!”

“武字號房,六升一合!”

“昆字號房,水車碎裂,下下!”

門外的學徒們的表現也是截然不同,有的喜形於色,有的面色陰沉。那幾個不知道是運氣不好還是手藝不佳,才被評定為下下的學徒,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被小吏催促著請出了場外。

小葉子做得不快,但也不算慢。當他帶著他的正八邊形水車出現在棚子前時,正在喝茶的郡守差點一口茶噴到水車上。

“幾位師傅,這個形狀,也叫水車?”郡守忍住咳嗽,反覆清了清嗓子,哭笑不得地問道。

給自家學徒預留的後門,自然不能給堵上。黃師傅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大人,考題中確有說明,以取水量為優先考慮。這個學徒的水車雖然不那麼圓,但也是符合要求的。”

剛想說話的韓師傅一聽,樂得不行。之前他看到過幾個黃家和陸家的學徒,水車做得雖然不太規整,有些地方沒控制好,弧線都快成波浪線了。但確實一眼看上去,勉強還能說是個圓。

這其實就是思維定勢了。之前所有的水車都是圓的,師傅又只說可以做得不那麼好看,根本沒有人往不圓的方向上去想……

這邊郡守幾人還在討論圓不圓的問題,那邊小葉子的水車已經支好,沙漏淅淅瀝瀝地開始計起時來。

小葉子的位置,剛好在棚子的斜對面。郡守幾人盯著小葉子的八邊形水車,也是別有一番趣味——水車不像是圓形的轉動起來那麼流暢,有種噔噔噔的頓挫感。

小水車噔噔噔,可這取水效率還真不慢。

韓師傅看著小葉子的水車,在心裡慢慢品評著。綁竹筒的角度還可以,水車的葉片大小適中,推力還算足夠。中間的轉軸稍微不那麼潤滑,若是能再細細打磨一下,應該還能多取四分之一的水。

韓師傅暗自點了點頭,小葉子的手藝,也算是達到韓家出師的最低標準了,這次學徒考核應當沒什麼問題。關鍵是這小子腦子靈活,還能想到用直條拼接代替圓框,看來回去還可以再好好培養培養。

沒多久,小吏報出了小葉子的成績:“梧字號房,取水六升八合!”

小葉子興奮得一跺腳,眼睛不由自主地就往師傅那邊瞟。

韓師傅跟小葉子對視了一記,眼神裡有些許的警告,更多的則是勉勵和讚許。

拿了中上的小葉子樂開了花,蹦蹦跳跳地跟著小板車,咣噹當地回號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