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絆沒有進行全球規模旳宣發,因為他認為,這部電影的題材比較獨特,而其中傳遞的思想並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能領悟接受的。

這個世界上有的創作者,想要自己的創作儘可能吸引普羅大眾,這樣的創作者有兩種發展形式,一種是把握住人類共性的,超脫於國家,民族,意識形態,文化水平的情感來進行創作,無論是哪個國家,怎樣的人看了這些作品,都會受到觸動。

另一種發展形式,就是將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包裝成大家能夠接受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超級英雄電影,看起來是特效與大場景的堆疊,但實際上是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文化輸出。

而還有一些創作者,他們則著力於創作一些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欣賞或者接受的東西,他們的作品充滿了民族性和地域性,倘若對他們的創作背景,文化沒有一定的瞭解,那麼基本上是很難看懂其中的內容。

當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內容足夠優秀,就會吸引很多人專門來研究這些文化,讀懂創作的內容,也算一種文化輸出。

所以,陸絆的《九流》,蘊含的思維更接近於國人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位位九流傳人秉承的也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這些核心在國外可能會被認為是集體高於個人,強制的個人犧牲,甚至壓迫人權。

從認知上來看,陸絆認為國人更能接受其中的內容,更容易完成任務。

反正他的目的也不是賺錢, 而是改變大家的認知。

然而, 陸絆的行為顯然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

尤其是他公佈了《九流》的首映只在國內的時候, 外國媒體們的議論聲是最大的。

這陸絆,是飄了?

他之前的幾部電影,在國際上不說名利雙收, 至少也是大紅大紫,這一部《九流》, 很明顯應該鞏固之前的地位, 在全球再收割一波票房, 引發一陣狂潮。

但陸絆並沒有給海外的院線首映授權,甚至連字幕版都沒有做。

這意味著, 這部《九流》只有在國內才能看到。

他好好地放著錢不賺搞什麼?

當然,媒體記者們的想法也不能改變陸絆的決定。

在距離十月一的長假還有一週的時候,一些外國人便開始紛紛買了來國內的機票, 準備在國內的電影院觀看首映。

另外, 他們還得面臨一個問題, 那就是不懂中文。

之前陸絆的電影在國外上映的時候, 要麼是有字幕的原聲,要麼就是配音過的, 翻譯質量如何暫且不提,至少理解上是沒有困難的。

可現在這電影,別說英文字幕了, 就連中文字幕都沒有,別說外國人, 有些國人都覺得自己可能看不懂了。

歷史上倒也不是沒有過這種不帶字幕的電影,早期的電影也沒有字幕, 大家看得照樣樂呵,但那時候的演員水平很高, 吐字清楚,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聽臺詞都是一種享受。

現在很多演員,臺詞基本功就不行,話都說不清楚,沒有字幕那是真的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九流》的兩支預告片裡, 第一支字正腔圓,令人忽視了字幕的存在與否,甚至直到看完之後,很多人才反應過來那是沒有字幕的。

第二支預告片則質樸真摯, 就像是身邊的人在和你娓娓道來,他們說話更接地氣,也不用字幕的腔調。

所以,大部分的觀眾都覺得,有沒有字幕,對《九流》的影響應該不大。

至於外國人,對不起,請學習中文。

在國外的論壇裡,有些陸絆早期的作品的翻譯人員,他們給那些陸絆在網上上傳的影片配上了字幕,成為了字幕組,字幕組裡的一些成員這次就準備第一時間看完電影,然後給外國的觀眾們劇透!

大學生斯蒂芬便是一名字幕組成員。

他大學在燕南大學中文系學習,說得一口還算流利的中文,光聽說話,大概別人會以為他是什麼少數民族的人,許多國內有關陸絆的報道,都是透過他翻譯到國外的愛好者論壇上的。

這一次, 他也接到了重要的任務, 那就是去看《九流》的首映。

斯蒂芬就像許多來到國內的外國人一樣,對功夫, 戲曲,燕南烤鴨感興趣,一看到《九流》的預告片,斯蒂芬就瘋狂地愛上了這一部電影。

在斯蒂芬看來,陸絆之前的電影多少有點迎合受眾的意思,而《九流》則體現了傳統文化,斯蒂芬很好奇陸絆要怎麼呈現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