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城市精神病院回來,陸絆覺得自己舒服了許多。

他接觸了實實在在的精神病人,在與他們的溝通和聊天之中,獲得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

以前,陸絆對於精神病只有一個表面上的認識,就和其他的許多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一樣,覺得精神病很離奇,很難以理解,很古怪,無法溝通。

但實際接觸下來,陸絆覺得這些身患疾病的病人其實就和普通人一樣,只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因為疾病的原因而產生了一些偏差。

比如典型的臆想症,看起來好像神經兮兮,總是在害怕或者憎恨著什麼根本不存在的事物,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會經常妄想,並且將想象當做了現實,試想一下,要是現實中存在一個長相醜陋的生物在你身邊,你也會想要驅趕走它吧,而臆想症的患者,就是做出了正常合理的舉動,也就是說,除了會將妄想當做現實之外,他們和普通人沒什麼不同。

甚至於,有些臆想症的患者會構築出一個屬於他的世界觀,並且遵照這個世界觀的規則行動,從這一點來看,他們其實在自己的妄想中是十分正常的,甚至比許多不知道每天都在想什麼的普通人更加正常。

理解到這一點,精神病人的思維就是可以捕捉的了。

陸絆之所以要研究精神病人,就是為了學習他們不可理喻的特點。

眾所周知,恐怖題材的作品,其中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怪物或者危險的不可理解。

當主角們不知道被什麼東西追逐,殺害,威脅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對方會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時候,就是最恐怖的時候。

如果那些鬼怪可以理解,可以被看穿,甚至可以被消滅,那恐怖感也就完全消失了。

在恐怖遊戲裡,如果只有一個手電筒,那隨便冒出一個什麼東西都能把玩家嚇個半死,可要是給了玩家一把裝滿子彈的槍,玩家就只會高呼讓這些怪物多來幾隻。

無法反抗,只能躲避的危險,就會引發人們的不安。

而精神病人就很契合這一點。

在許多作品裡,光是出現一個精神病人就足夠渲染恐怖氣氛,要是這病人還蓬頭垢面,形容枯槁,再抱著一個破破爛爛的嬰兒娃娃,嘴裡唱一兩首童謠小曲,那絕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陸絆回到家中,電視機還開著,裡面播放的是網上那些用來解壓的工業製造小影片,這一次是鏡子的製作。

他看到鏡子裡的陸絆似乎很喜歡看這些,專注地盯著螢幕。

沙發上的兩團霧氣則一點兒也不關心,似乎已經睡著。

陸絆來到電腦前,開啟文件,開始將今天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

三天後,四月的最後一天,五一假期馬上就要開始,三十號的下午,所有人都已經無心工作,只盤算著這假期該怎麼度過。

但對於影院的工作人員們來說,這個假期卻並不清閒。

五一黃金週的檔期,許多電影也要上映,帶來夏季檔的開端,其中就包括《瘋人之口》。

《瘋人之口》的預售票房已經接近五千萬,這對於一部恐怖驚悚題材的作品而言已經是極好的成績了,要知道,很多類似的電影總共的票房也就這麼多,天然和B級片有很深淵源的恐怖電影大多數都是小成本低票房的代名詞。

畢竟有大製作大投資,誰還拍恐怖片啊,去拍點超級英雄片或者災難片不好麼。

恐怖片的價效比很低。

五月一號,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