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陸絆在戛納拿獎拿到手軟的時候,柏林的金熊獎評委會苦惱了起來。

按照現在正常的規矩來說,三大電影節是不能同時參加的。

或者說,想要拿到該電影節的獎項,就必須要在這個電影節上首映,所以,這十幾年來,沒有一部電影是同時獲得了兩個電影節的大獎的。

這多少有一點相互排斥的意思。

畢竟按照評委的標準,一部電影如果獲得了金棕櫚獎,那麼自然就不應該獲得金熊獎和金獅獎。

畢竟文人總是有點相輕,你覺得好的,我就一定要挑一點刺,不然總感覺我是跟你的風在評獎。

不過這一次,《春日無戰事》讓金熊獎的評委有點拿不準主意了。

這些評委都在法國看過了這部電影,自然也受到了震撼。

如果《春日無戰事》是在柏林電影節首映,那毫無疑問,金熊獎的相關獎項都是陸絆的,他要多少給多少!

可現在,金棕櫚獎先人一步,頒發了大獎。

那我們金熊獎怎麼辦?

你要說不讓陸絆參展吧,那這一屆金熊獎的作品質量不就比金棕櫚獎差了十幾個金獅獎了嗎?

但要是讓陸絆參展,那豈不是會被別人說金熊獎的審美不行,只會跟風?

評委們糾結萬分。

當然,最後他們還是妥協了。

試想一下,要是後人回望今年的三大藝術電影節的作品,發現金棕櫚獎是《春日無戰事》,而金熊獎和金獅獎是別的電影,是不是會對金熊獎的評審水平產生懷疑?

更要命的是,萬一金熊獎這邊按規矩沒讓《春日無戰事》參與評選,結果那幫天天吃土豆的義大利佬破例讓《春日無戰事》拿了金獅獎。

那我大德意志的面子往哪裡掛?

想到這裡,評委們就受理了《春日無戰事》的參選。

理所當然地,《春日無戰事》能夠橫掃戛納,自然也能橫掃柏林。

七月,難得在夏季舉辦的金熊獎,《春日無戰事》完成了大滿貫,包攬了包括最佳影片的金熊獎,最佳導演的銀熊獎,最佳主角和最佳劇本在內的幾大獎項。

至此,《春日無戰事》在三大藝術電影節的征程,只剩下了威尼斯的金獅獎。

伴隨著這部電影在各個國家與地區陸陸續續的公開上映,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陸絆式的治癒人心”。

北美,《紐約時報》特約評論員如此點評陸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