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絆點開這一篇報道。

撰寫報道的是一位影評人,他之前曾經批判過陸絆不思進取,只會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拍恐怖電影,現在站出來,大概是看著陸絆真的轉型了,所以要指點一下江山。

【......一位導演就應該有一位導演的風格,我承認陸絆拍攝恐怖片和注重特效的大片很有優勢,但在文藝電影領域,他還是一個新人,而陸絆之前的電影風格很明顯不適合文藝電影,他這次的嘗試必然會遭遇挫折......】

【......簡單來說,我認為陸絆想要拍攝新電影的做法是基於他自己的過去的成績,他膨脹了,實際上,陸絆的電影真的很優秀嗎?如果票房高就優秀的話,那是不是就能說那些超級英雄電影的質量就好過經典電影?】

【......陸絆的電影之所以能夠拿到那麼高的票房,與國內觀眾長期受到歐美電影薰陶之後的報復性觀影有關,他的電影質量是比不上現在的成績的,換句話說就是德不配位......】

【......我不看好陸絆的作品,並非因為個人的好惡,而是因為貿然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肯定會導致失敗,而陸絆現在被國內的行業捧得這麼高,到時候他要是摔下來,別人可能會認為是國內電影不行,這對於剛剛起步不久的國內電影行業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看完這篇報道,給陸絆有點整不會了。

之前說陸絆固步自封,沉浸在舒適圈裡,不願意嘗試新題材的是這個人,現在說陸絆改變風格,嘗試新題材是膨脹自大的也是這個人,好話壞話都讓你說了,擱這立體防禦呢。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的關注,討論,有關陸絆的新電影,觀眾和業內人士大多分為三種態度。

第一種是期待陸絆的新作,覺得出道以來每一部電影都這麼優秀的陸絆,肯定也能在新的領域裡創造輝煌。

還有一種就是和這篇報道里的觀點差不多,覺得陸絆肯定會翻車,他一個恐怖片導演,懂個屁的文藝電影?

最後一種則是路人,他們認為還是要等陸絆的電影上映了之後再看,畢竟他之前沒有展現過自己的水平,提前站隊容易被打臉,這也就是俗稱的騎牆派。

電影的製作工作兩邊同時進行。

整部電影的市場大約一百二十分鐘,前面的一百多分鐘都是有關成長,治癒,溫情的旅行。

而後面的結尾急轉直下,體現了世界的殘酷。

三月底,趕在提交參展的最後期限裡,《春日無戰事》終於完成了最後的製作工作。

白啟全又看了一遍他們製作完的影片。

總感覺有哪裡不太對。

“這電影好像差了點什麼,就是感覺還差一口氣。”

白啟全喃喃自語道。

這部電影,如果作為一部青春愛情片來看,相當優秀,將少女的青澀,成長,悸動,遺憾表現得很明顯,畫面很好,風景優秀,劇情鬆弛有度。

但是,這樣的電影,真的是陸絆會拍出來的嗎?

用白啟全的話來說,這電影太平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