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絆的採訪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他之前的訪談就貢獻了很多名句,而這一次採訪,在面對首日票房不敵《致命極速11》的情況下,他竟然反向思維,將其稱為為了體現勝利的含金量,讓人目瞪口呆之餘,又貢獻了一波聖經。

一時間,圍繞著這兩部電影的票房爭奪,又進入了更加白熱化的階段。

社交網站和媒體上,支援和反對陸絆的雙方各執一詞。

【陸絆太牛了,這****才是年輕導演應該有的狂氣,以前那些的唯唯諾諾的模樣真是讓人受夠了!!!】

【純路人,我兩部電影都看了,從結局來說,還是《致命極速11》更爽啊】

【說實話,我是先看的《致命極速11》再看的《魔潮》,我有點慶幸是這個順序,要不然,給我看完《魔潮》裡的特效之後再去看《致命極速11》那些爆炸,簡直不要太尷尬,這是完爆啊!】

【據說《致命極速11》拍攝的時候炸的都是真車,這實景拍攝,財大氣粗,特效算什麼啊?】

【有一說一,我現在對陸絆有點粉轉路人,本來輸了就承認輸了就行了,還要找藉口,而且現在還要在一個月內達成三十天的票房冠軍,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做到這一點吧?】

【樓上的有沒有點常識啊,國內的連續日票房紀錄還是十年前的《阿瓦達》,上映了十個星期,拿到了十個星期的票房冠軍,後無來者了屬於是】

【但陸絆這個單日冠軍指的是全球的?感覺難度更高啊!】

【反正都是吹牛,我還吹宇宙單日票房冠軍呢!】

【不過說真的,看過《魔潮》之後,我又看了下其他的特效電影,感覺就是很假,陸絆是個罪人,他把我的胃口養刁了,以前看得很爽的電影,現在只覺得虛假。】

【你們在這裡吵來吵去也沒有用,看看票房就知道了,說不定第二天的票房陸絆就翻車了。】

陸絆的話也同樣流傳到了國外,對於直接而開放的外國人,陸絆的話也有些過於狂傲了,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紐約時報就做了一期專題報道《陸絆:從恐怖片起家的年輕導演》,仔細調查了陸絆之前的經歷,對他的成長和發家進行了一定的還原,只不過可能由於兩邊的資訊差,他們的調查並不完全。

比如記者就誤認了陸絆和江城實業的關係,認為陸絆是受到江城實業的贊助才投身影視行業的,還挖掘了一下陸絆身邊的女性,宣稱他和不止一位女性有非同尋常的關係。

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魔潮》的熱度很快就達到了趨勢的第一名,比起這部電影,很多人更好奇那個有著狂妄發言的,俊朗帥氣的年輕導演陸絆。

只是,絕大部分人都覺得陸絆真的只是狂妄而已,他說的直到下映為止都能拿到票房冠軍是吹牛。

很多人覺得,第二天的票房陸絆可能就要光速滑跪了。

然而,當第二天的票房統計結束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

《致命極速11》第二天的票房就跌落到了不足五億,跌幅過半,這其實也正常,這部電影的預計全球票房大概是八十億左右,結合系列之前的狀況,這個跌幅甚至還算好的了。

可是,讓人詫異的是《魔潮》。

在聖誕節的第二天,這個週日裡,《魔潮》的全球票房達到了十億,差一點就追平了之前春節期間的大成本賀歲片創下的單日票房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