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楊大老爺總會給大太太楊石氏臉面,留在正院用晚飯。[燃^文^書庫][].[774][](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又逢十五,楊家大房齊聚一堂。

楊靜淵在門口停住了腳步,情不自禁掃了一眼柳姨娘。

堂上開了兩桌,一家人沒有用屏風隔開。一桌坐著父親和兩個哥哥,以及三個侄兒。另一桌是楊石氏和兩個兒媳帶著年幼的孫女。

柳姨娘穿著件銀紅色的夾襖,白色的裙幅用一條緋紅的腰帶繫著,腰盈盈不足一握。嬌嫩中帶著婦人的成熟韻味。她梳著墜馬髻,眼波流光瀲灩。一種柔弱到極致的美麗。

大哥二哥都有妾室,只會向嫂子們請安,不會來嫡母處晚宴。滿滿一屋子人,只有柳姨娘一個人站著侍侯。

打記事起,初一十五家裡人聚在正房用飯,柳姨娘都是站在楊石氏身後的。有她侍侯楊石氏,兩位嫂嫂都坐了下來。她才三十來歲,比大嫂還小著兩歲,瞧著和二嫂一般年紀。

楊靜淵想起了牛五孃的話,心像針扎般難受,頭一次覺得站著的柳姨娘份外刺眼。自己坐著,她站著侍侯。她是自己的親孃啊。他真想掉頭離開。

人都到齊了,就等楊靜淵來。楊石氏看到他,習慣地揚起笑臉叫他:“三郎快來,就等你了。”

大哥二哥,兩位嫂嫂侄兒侄女都到了。楊靜淵突然覺得,如果堂上少了孃親和自己,並不會影響家裡的這份熱鬧。他上前行了禮,挨著二哥坐了。

楊家是商賈人家,也遵循食不語的古訓,一頓飯只聽見杯碟碗筷的輕響。只有楊石氏那桌,都說隔輩親,她心疼孫兒孫女,不時吩咐僕婦給他們挾菜添湯。不時能聽到柳姨娘柔和的聲音:“太太,讓婢妾來。”

“太太,秋燥,給您添碗老鴨湯可好?”

“太太,醬肘子您可不能多吃。(百度搜尋更新最快最穩定”

她壓低的聲音,像長滿茸毛的菖蒲,有種令人心癢的悅耳感。然而楊靜淵聽在耳中,如坐針氈。

終於熬到楊大老爺停了筷,漱了口。楊靜淵悄悄遞了個眼神過去。

楊大老爺怔了怔。起身負手去了大廳坐著。

這邊席面一散,那邊也跟著散了席。

散席後照例要陪著父母說會兒話。兒媳們領著孩子坐在下首。柳姨娘再一次站到了石氏身後,侍奉茶水。

楊大老爺瞅了眼楊靜淵問道:“去季家提親的日子定了沒有?”

楊石氏笑著答道:“鬥錦一完,城裡的織戶們就紛紛上門求問新錦的織法。老爺不催,妾身也打算這兩日就請官媒走一趟。”

爹呀,我給你使眼色,不是催著去提親!父親的誤會讓楊靜淵百般不是滋味。如果那天沒有碰到季氏兄妹,也許他現在定紅了臉歡喜不己。

“三郎定是歡喜傻了。”

“已經變成木頭人了!”

兩位兄長打趣的聲音讓楊靜淵一驚。他站起身來垂下了頭:“母親,別去季家提親了。”

“你說什麼?”楊石氏以為自己聽岔了。本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三郎怎麼突然改了主意,阻擋起來?

他現在只是在楊家吃閒飯的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