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濯色江波(第1/2頁)
章節報錯
[燃^文^書庫][].[774][] 大房明裡沒有承認,卻毫無顧忌地讓楊二老爺去猜楊四郎是不是大房害的。【.com】加上大房暗中掌握的證據,楊家二房三房消停了。連續一個多月,二老爺三老爺都沒有再進過白鷺堂。
聽到楊二老爺將六郎送到了舅舅家,三老爺將城裡的商鋪陸續賣了出去,楊石氏只是一笑。
六月初夏,楊靜山已經能坐在輪椅上讓人把自己推動著到處走走。顧老御醫說最多到年底,他就能下地了。這對大房來說是天大的好訊息。
“大哥。”季英英帶著雪青和綾兒進了楊靜山的書房。
“弟妹來了。快坐。”楊靜山示意小廝將自己推到了桌前。
和季家鋪子的桌子一樣,長而寬的大桌上新鋪了一塊雪白的細葛布。待季英英在桌前坐定,楊靜淵便吩咐小廝道:“都下去吧。”
季英英朝雪青和綾兒點了點頭,兩婢也退到了門口守著。她親自將藤箱開啟,拿出數個布包放在了桌上。
細墨線勾勒的畫稿展開,鋪在桌上,用玉石鎮尺壓好四角。季英英解開布包,將一束束絲慢慢放在了畫稿上。
紅、黃、桔、綠、褐、黑等足足有上百種彩絲鋪滿了畫稿。五彩斑斕的色讓楊靜山腦中自然浮現出一幅燦爛的秋日山林錦圖。他驚喜地讚道:“楊家的織工最多配出了六十多種色。弟妹居然能選出多一倍的色彩。這幅錦織出來一定極美!今年奪回錦王,弟妹功不可莫。”
季英英笑著搖頭道:“不,大哥。我想請你改變原來的思路。不織這幅秋日層林盡染的錦圖。”
楊靜山詫異地問道:“為何?”
季英英賣了個關子,又解開一個布包,拿出幾束絲給他看:“大哥看看這些絲。”
絲是最上等的蠶絲,觸手細滑,如水一般的觸感。束成一束,楊靜山立馬發現了這束的不同:“這束絲顏色濃淡不一,染壞了。”
話出口,他又搖頭。染壞的絲線,季英英不會特意拿給他看。可是上等的絲線,色染透了每一根細絲,脫膠洗淨後色彩更加明麗,且顏色一定是飽滿一致的。大紅就是大紅,中間絕對不會有一根降紅或粉紅。黑就是純黑,絕不會像婦人兩生霜,黑中夾著灰髮銀絲。
為了照顧楊靜山腿腳不便,季英英繞到了他身邊。寬大的桌上放著一隻裝滿清水的白瓷洗筆。季英英從筆架上取下一隻毛筆,在硯中吸飽了墨,懸直停在洗筆上空。一滴墨滴落水中,如雲霧般洇開。她陸續又取了別的筆,分別在蘸了畫畫用的各色顏料滴了進去。最後手指在洗筆邊緣敲了敲。
一缽清水反射著微光,五顏六色的顏料在水波中輕輕盪漾開來。
:“大哥,上次祭祀蠶花娘娘拿了一些生繭去染。染出來再抽絲後,發現色澤濃淡不一致。如果是刺繡,可以用不同的線交疊繡出色彩濃淡變化。但是織錦不能重疊著織,色彩變化的交接處就不夠自然。所以蜀錦的花紋大都是色彩獨立。如果絲線本身的色彩濃淡不一,那麼織出來的錦就會像這缽清水裡的顏料,自然交匯。”季英英說著拿出另一隻布包解開,從中取出十幾束絲來,“這些絲是借用了雕板臘印染布的方法染成,由深到淺變化不一。你看看。”
楊靜山望向季英英。她的雙頰染著一抹興奮的嫣紅,從白嫩的肌膚中透了出來,那樣自然。一瞬間,他想起了濯錦江裡浣絲洗布的情景,脫口說道:“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鬥錦,與其說斗的是圖案意境,更重要的是織法。能畫美圖的人多,但不是每個織戶都能織得出來。織錦的織機是固定的。想要讓千絲百縷的線編織在一起,織成想要的圖案,需要極高的領悟力與高明的配線技藝。
從來色澤不同的絲線都是染廢的絲。就沒有人想過,如果加以利用,有意地組合色彩,就可以像織素錦一樣織就一種新錦。省時省力不說,色彩變幻多端。
楊靜山興奮地握住了這些絲,大聲說道,“此錦能成,便叫浣花錦。好呀,我楊家又能添一種新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