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詩曰:“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

此時還沒有後世中秋節是團圓佳節的概念。但是秋季的第二個月,賞月放花燈乞福卻已成景。

浣花溪是益州城南河的一段。相傳溪旁曾有個農家女。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來了個遍體生瘡的過路僧人。僧人不慎跌入溝渠,僧衣沾滿了泥水,汙濁不堪。他請求農家女為他洗淨僧衣。大唐禮佛之風盛行。農女欣然答應。當她把僧衣放入溪中漂洗時,溪中生出朵朵蓮花,異香撲鼻,美不勝收。後來這段河水就被稱作為浣花溪。

八月十五,來此放蓮花燈的遊人絡繹不絕。相傳有遊人看到八仙站在橋上欣賞河中璀璨花燈,人們目送著八仙自橋上飛昇仙界,因此橫跨浣花溪上的這座石橋又被喊作送仙橋。

這日,不必季英英撒嬌麻纏,季氏就開了跨院的鎖,讓她與染坊小婢們都出去遊玩。

天剛擦黑,季英英就帶了湘兒綾兒到了送仙橋頭。湘兒嘴緊,季英英不擔心。綾兒奉了季氏之命,寸步不離。季英英想趕她走也沒撤。她乾脆地告訴綾兒:“我與趙家二郎約在橋邊有事要談。你告訴太太我也不怕,到時離我遠點,莫要偷聽。”

綾兒不是頭一回被季英英不喜,低聲應下了。

送仙橋四周已經熱鬧非凡。從黃昏起,沿著河岸就擺起了一長串賣花燈的攤子。夜色才漫過天際,攤上的花燈點起。長長一條河道,宛如璀璨星河。燈籠火把下,雜耍賣藝的敲起了銅鑼圍起了圈。抄手攤,麵條攤擺開桌椅,鍋裡大骨湯沸騰,香氣四溢。賣葉兒粑,涼粉涼糕豆腐腦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河面上大大小小的蓮花燈浮浮沉沉順水飄遠。燈光與水光相映,美不勝收。小娘子們的嬉笑聲清脆悅耳,引來一群群慕少艾的小郎君駐足觀看。

好事的閒幫漢子也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沽酒賞燈遊樂。

河中不時有花舫駛過,有錢人家請了樂伎,絲竹聲沿溪不絕。

季家主僕三人在河邊一株粗柳樹旁站了有一柱香時間。季英英看著身邊無數結伴而行的男女走過,氣呼呼地折了枝柳提在手裡甩,低聲說道:“再等一柱香,不來就再也不要來!”

話雖如此,又一柱香過去,仍沒見趙修緣前來赴約。季英英還是捨不得離開。

湘兒綾兒年紀尚幼,羨慕地看著周圍小娘子們的侍婢都得了恩准買花燈來放。季英英不開口,兩人只能委屈地陪著當木樁。

突然,季英英狠狠跺腳:“你倆去買三盞花燈來。記著要老劉記的蓮花燈。”

兩婢頓時歡呼雀躍。湘兒仗著季英英平時待她好,大膽說道:“娘子可想飲碗酸梅湯?奴婢一併買回來。”

聽到酸梅湯三字,季英英咕嚕嚥了口口水。從家走到橋邊,她著實口渴了,便大方說道:“買三碗,你倆也飲一碗。”

湘兒和綾兒眉開眼笑,向季英英行了禮,攜手離開。

看她兩人如此歡喜,季英英忍不住嘟囔道:“再不來,我也要歡歡喜喜玩去。”她轉過身,正看到一盞花燈衝到了岸邊,被石頭一攔,停了下來。

花燈飄得越遠,許願更會靈驗。季英英心一軟,提了裙子走到溪旁,小心用柳枝將花燈撥了出去。瞧著那盞燈飄進燈河,她不由有些怔忡。去年她和趙修緣在此放花燈。趙修緣買了盞並蒂蓮燈。他低聲許願,故意讓她聽見。他說並蒂花開,明年佳期。

可是哥哥卻畫了那些男子,讓她選婿。如果不是趙家無意,哥哥斷不會如此。

今天出門時,哥哥的神情說不出的怪異,像等著看戲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