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吃過戰爭之苦的百姓們,才會知道什麼叫做寧為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當年的大明可是推翻異族的統治,成功的獲得了皇權,所以大明成功地統治中原二百多年,他們也都是中原老百姓P售的目目告曲r戶們所公認的正式的法統。二

因為一向百姓們都承認和臣服於大明,所以對於中都鳳陽被攻佔,皇室的皇陵都被毀了,這對於百姓們來說,這是天大的事情,就相當於天塌了一樣,他們的傷心不亞於皇室之下。

因為有許多人他們都發現和清楚一樣事情,那就是他們的太平日子可能就要到了盡頭了。

每一個有知識的老百姓他都明白一點,那就是如果他們轉入亂世之中,沒有人可以有太平日子過,沒有人可以逍遙自在,每一個人都是亂世之中掙扎的浮萍,身不由已,想過上好的日子很難。

這種想法並沒有錯的,在中都鳳陽被攻陷了以後,鳳陽府的其他州府也一一的被橫掃,他們也都落入了流寇的手中,被流寇直接的奴役和欺壓,過著生不如死,慘無人道的生活。

現在官軍終於強勢的準備收復失地,這對百姓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是他們歡天喜地歡迎的事情,所以他們紛紛的對劉布稱讚不已,欽敬不已。

劉布其實他也是一開始是喊著口號去攻打鳳陽,但是目標也不一定是衝著鳳陽去的,反正他打定主意,那就是見到便宜就佔了,沒有便宜佔就跑。

結果他們就像行軍一樣佔領了三座大城,他看透了流寇的本質,那就是他們打順風仗的時候還是非常厲害的,但是如果他們打逆風戰的時候,士氣都沒了,樹倒猢猻散,簡直就是一盤散沙。

他們劉家軍要對付十幾萬訓練有素的武裝人員,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簡直就是去送人頭,但是如果他們是對付十幾萬一盤散沙的話,那還是有勝算的,他們是有組織有訓練的軍隊,他們所做的訓練就是以多擊少,擊潰敵人,以精銳勝平庸,打敗敵人。

經過正式訓練的官軍與沒有經過訓練而組成一起的百姓是有天淵之別的,一萬名經過嚴格訓練計程車兵要打敗十萬名沒有經過訓練的百姓壯丁,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現在劉布就把對方當成沒有經過訓練的飢餓的農民,雖然有十幾萬,但是卻不是他的對手,所以他才敢膽子這麼大,在廬州稍作停留以後,率領他的主力軍隊全力的向鳳陽進發。

劉布他的軍隊其實人數不多,只有3000人左右而已,但是他們就是號稱十萬,浩浩蕩蕩的開往鳳陽,收復失地。

3000人就敢號稱十萬,如果被知道的人傳出去,只怕會笑死人,但是在這裡就是不同了,流寇他們本來就沒有專門的情報部門,只有一些號稱是夜不收的情報收集者,算是收集打探軍事情報的。

他們收集軍事情報的方式也非常的簡單和原始,那就是打聽和看對方的塵煙和旗號,平時透過多種的驗證方式還可以看出劉家軍的底細的,但是現在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流寇他們軍心大亂,根本就沒有心思去考量和驗證對方說話是真是假,在他們眼裡,能夠擊潰張獻忠大軍,生擒張獻忠的,就是有十萬大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必須有10萬大軍才行,如果說是三四千人就擊潰了他們,就連流寇他自己也都不會相信,不會承認這樣的結果。

所以聽到有一支大軍多達十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往鳳陽,這些人就徹底的亂套了,徹底的沒有了鬥志,紛紛的準備好自己的細軟,奪路而逃。

朝廷大軍從南邊浩浩蕩蕩的開過來,流寇大軍不想跟他們正面硬抗,就往北邊的宿州方向西方進行突圍,在突出了官軍的重圍以後,沿大別山腳抵達長江沿岸,然後沿著長江西進入四川,逃離官軍的包圍。

流寇大軍雖然因為精銳的張獻忠大軍團滅了,但是他們畢竟還是號稱三十六營,還是有許多軍隊,所以他們決定出逃以後,馬上了就開始部署兵力,有一些人留下來進行抯擊,以掩護先頭部隊出發,主力突出重圍後他們再撤退。

他們的撤退看起來是有組織有紀律的,但是有一點那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既然主力大軍已經沒有了抵抗之心,也就沒有人願意跟官軍拼死一戰,誰都想搶先一步脫離與官軍的接觸,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撤退很容易造成崩潰,很容易的讓官軍尾隨而來,對他們進行致命的打擊。

不過劉布他們的兵力實在是太少了,沒辦法利用這一次機會對敵人進行更大的打擊,因為他們畢竟才3000多人,而且還控制了這麼多的地方,兵力非常的薄弱。

如果他們對對方進行追擊,很容易會被對方所反擊,兵法上有一句話叫做歸師勿遏,當這些人奪路而逃的時候,也是他最為瘋狂最為拼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