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他做了這麼多的事情,就是希望有人能夠迅速的平定流寇,劉布幹了這活,皇帝只會歡喜不已。

而且像劉布這種人,目前來說才是皇帝他急於想需要,皇帝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收復他的祖墳,然後把損失控制到最低,劉布幹了皇帝最迫切想要做的,只要這一份戰報傳到了京城,估計他就會成為皇帝的新寵了。

在朝中當官,皇帝心目中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皇帝如果認為你是有能耐的人,他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那就升的飛快,如果皇帝不爽,你在關鍵時候不點頭,那就是什麼辦法也都沒有了。

可以說劉布他們乾的這一票,別人想動他劉布,沒有皇帝點頭,只怕是不行,這叫做簡在帝心。

按現在正規的編制,劉布他是屬於鳳陽巡撫朱大典帳下的將官,他打仗和所有的戰術方略,必須向朱大典進行請示才行。

比如說這一次他們從南方安慶府出擊,沒有朱大典的點頭就是違規。

但是他違規的事情多了,也就不在乎一件兩件了,所以他直接就繞過了朱大典,比如說這一次上呈戰報的話,他應該是首先請示朱大典,然後再由朱大典上報朝廷。

這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是由朱大典進行統籌和安排的,註定會重新修改戰報,把功勞都劃歸自己所有,所以他劉布這一次直接的就聯合安慶知府王志文一起把戰報寫了上去,這就可以讓他們的功勞得到了保證。

這也是劉布他拉上王志文的原因,因為如果單單是他一個武將上書朝廷的話,這是有點犯眾怒了,但是如果是拉進了安慶知府,他畢竟是個文官,正統的官員,其他的人雖然會有閒話,但也不好說什麼。

劉布他們本來就跟朱大典不對付,所以是不可能分一份功勞給他的,他寧願把這功勞分給了相對弱的王志文,也不分給朱大典。

但是也可以想象一樣事情,那就是當朱大典和洪承疇些人聽到這訊息以後,他們肯定不是欣喜若狂,肯定不是高興,而是痛恨不己,直接越過了他,向朝廷彙報,還有王法嗎?

這也就意味著這一件功勞他們是沒有份的,直接的把他們架空出一邊去。估計以前他們看留步就不對付,現在那就會更加的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但是這些東西劉布也都沒有在乎,因為從政當官,誰沒有幾個敵人,沒有人會沒有敵人的,沒有人可以跟所有的人都成為朋友的。

有一句老話叫做岳飛如此忠誠,他都有敵人,秦檜如此的奸詐,他也擁有朋友,劉布他知道他無論做什麼,因為他的家族本身就勢力強大,像是洪承疇、朱大典這些人是不可能把他視為知己,視為盟友的。

對方只會利用他的力量,把他們作為踏腳石,如果立了功勞,不會有他的一份,如果犯了錯,肯定會被重重的處罰,既然都是如此的態度,乾脆就直接的鬧翻算了。

所以劉布,他也明白這件事以後,他跟兩位大人肯定是要對著幹,尿不到一個壺裡,還會被對方處處的針對,但是他也不在乎,他們擊潰了的流寇大軍,生擒了張獻忠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但是這件功勞要做要做的圓滿,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趁著流寇被擊潰,軍心大亂的時候,直接的收復鳳陽。

如果他們可以趁機的收復鳳陽,就徹底的圓滿了,成為了經典的戰役。

現在的鳳陽府,盤踞著以高迎祥為首的36營流寇,他們都是各路流寇的綜合體,大家會合在一起,強強聯合,連官府都不敢輕易冒犯他們,以洪承疇和朱大典為首的剿匪大軍,就是擔心這一支龐大的流寇軍團,隨時會反撲他們,所以變得小心翼翼。

但是劉布他現在就是信心十足,他明白連張獻忠大軍被擊潰了,張獻忠都被生擒了,他們肯定會軍心大亂,沒有鬥志的,如果他此時發動襲擊,對方肯定會亂成一團,收復鳳陽,也不是什麼難事。

他們如果是成功的收復了鳳陽,那安慶之戰,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他們也正式成為轟動天下的人物,所以劉家軍他們在轉移了財物,準備好了以後,馬上就整頓著軍隊,全力以赴的向鳳陽方向發起了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