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討價還價(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志文知道現在就是討價還價之時,如果他此時不能說服劉家軍,到時候劉家軍在寫戰報的時候,根本就不帶上他一筆,根本就不為他算功勞,這一個升官的機會,出名的機會就從眼前飄過,所以他馬上的說道:“如果將軍肯分一半功勞給本官,本官願聽劉老大人驅策。”
願聽劉老大人驅策,這就是他的底線的,以他的身份,他那是不可能向劉佈一個遊擊將軍進行投效的。
要知道大明現在依舊還是文貴武賤,如果一個文臣居然向一個武將下跪投效,這事要傳了出去,他也沒法在官場裡面混了。
要知道如果是早些年,就算是總兵看見了他這一位知府都要下跪,更不用說他這知府向對方投效了。
王志文他知道眼前的事情就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如果這潑天的功勞之中算上他一份,無論怎麼樣他都會升官發財,平步青雲,如果在這樣的事情裡面他都靠邊站,被人邊緣化,皇帝不免會懷疑他的能力,肯定會看不上眼的,不要說升官,就是保持眼前的一切都是個問題。
他是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件事上插上一腳,一開始他以為劉布是個楞頭青,什麼都不懂,不單達會在這一件事上分攤功勞,而且還會以他王志文為主持。
如果是在別的地方發生戰爭,肯定是以文官作為老大來主持一切統籌一切,他這一個遊擊將軍只是打打下手,靠邊站的角色。
但是現在不同,齊軍名叫齊軍,其實就是劉家軍,他們只聽劉家人的指揮,他們不鳥王志文,他屁都撈不著。
所以王志文他就當機立斷,馬上就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在這件事上插上一腳,就算是向劉家投效也都沒有問題。
他就知道錯過這村就沒有這店了,如果他在安慶之戰中什麼表現都沒有,估計他也是一個被邊緣化的角色,朝中諸公也會把他捨棄了。
但是如果它是安慶之戰中立有大功,這件事的結果,那就完全不同了。
劉布他說道:“願向我父親效忠,此話當真。”
王志文一咬牙,他說道:“如果這事算上本官一份,本官願以老劉大人馬首是瞻,願為劉家效力。”
劉布他說道:“這話可是王大人你說的,你可是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王志文他一咬牙,他說道:“本官向天發誓,願聽從劉老大人號令,萬死不辭。”
這時代還是非常注重誓言的,特別是向天發誓,這是有很大的約束力的,王志文敢這樣發誓,劉布他就哈哈一笑說道:“既然有王大人你如此爽快,本將也不做壞人,這件事算上王大人你一份。”
王志文大喜,他說道:“趕緊去看看這一位巨寇,千萬不能讓他被人殺了,此人當押解進京,皮皇帝親自處決。”
張獻忠可是攻破了中都鳳陽,毀了皇陵,斷了龍脈,皇帝對他那是恨之入骨,要知道當日鳳陽淪陷的時候,皇帝可是身穿孝服前去太廟哭,還下了罪己詔,命令朝廷文武百官,素衣素食辦公。
而且憤怒之極,崇禎皇帝,可是把在獄中的五省總督陳奇瑜推了出來直接的斬首示眾,還砍了多名官員的腦袋,這可以說是讓朝廷丟盡了臉面。
朝廷丟了這麼大的臉,他們肯定會急於尋找回來,所以他才會命令大將洪承疇、朱大典,盧九德等率領數10萬大軍,限期剿滅掉流寇,誰知道皇帝寄予厚望的這些大將名臣,率領數10萬大軍卻是畏縮不前,而他們安慶偏偶一地,居然奮勇出擊拿下了張獻忠,傳到了朝廷,這可是天大的功勞。
劉康他一笑說道:“大人你大可以放,張獻忠已經被我們所控制,他手下的數千名將軍也被我們扣押,他們都失去了自由,就算是想咬舌自盡都不行。”
齊軍他們當然知道張獻忠的價值,所以在確定包圍對方以後,劉布就下了命令,讓士兵們想盡一切辦法將對方生擒活拿。
這是建立在保證自己安全的情況之下,如果會令軍隊陷入危險的,還是算的,但是他們還是透過激烈戰鬥,成功的把對方給俘虜了,這可是一件轟動天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