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驚變連連(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帝口中有諷刺之意,他連忙的說道:“臣不敢,臣的意思是,目前還沒有關於萊州方面有任何民變的訊息,那就是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一切都照舊。”
崇禎皇帝他說到此事非常奇怪,登州出事了,青州出事了,為什麼萊州反而平安無事?萊州知知是誰?
皇帝這麼疑問,他的隨從太監王承恩就說道:“啟奏皇上,萊州知府就是劉遠橋,監生出生,原擔任臨清稅關副主事。”
崇禎皇帝他說道:“這一位劉遠橋,他雖然只是一個監生出身,但是確實有本事啊,兩地都發生了民變,他居然還能夠控制地方。平安無事,可見是一名幹員。”
連皇帝都這麼說了,溫體仁他只好說道:“正是如此,劉遠橋知萊州州以後一直都負責為地方賑災,輕瑤薄賦,勸課農桑,管理地方得法,只是他今年才由有七品副主事升上四品知府,算是升官極快了,而且他只是監生出身,我朝向有慣例,那就是非進士出身者不得美官。”
這話崇禎皇帝他就不愛聽了,他說道:“我朝著慣例,非進士出身者不得美官,這是誰說的,朕怎麼沒有聽說過?難道是你溫體仁定下來的嗎?”
溫體仁連忙說道:“臣不敢。”
祟禎說道:“劉遠橋能讓萊州沒有民變,定然有他獲取過人之處,你們為什麼不想想這是什麼原因?”
此時太監王承恩,再次說道:“主要就是因為劉遠橋沒有追隨陳應元和鄧炳文等拼命的加收稅,既然不摧迫百姓,不敲骨吸髓的收稅,讓百姓們有一口活路,就沒有造反了。”
崇禎皇帝說道:“溫大人,知道了沒有,這是官逼民反。”
聽到了這些東西,溫體仁冷汗直冒,他說道:“微臣明白,應該給予更大的責任。”
崇禎皇帝他說道:“這倒也不是責任的問題,而是工作方式的問題,為什麼鄧炳文方若無等就要拼命的收稅,拼命的加稅,還讓不讓百姓活了,你都不讓百姓活了,百姓能讓你活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沒有人會明白?”
他說道:“微臣明白微臣。馬上去辦。”
劉布是在進入的濟南府附近就聽到了登州發生民變的訊息,同時也接到了上面的命令,讓他馬上回去平亂,這讓劉布他非常驚訝,他可是知道,登州的情況一向都是不錯,一向都很好,哪裡有要民變的樣子,難道在短短的幾天陳應元他們就搞得烏煙瘴氣,天怒人怨,這也太坑死人了吧。
不過劉布他本來就沒有計劃想去他家剿滅流寇,所以這也是正是對了他的胃口,他馬上命令他的部隊開始回師直奔登州,因為登萊地區就是他們後花園和大本營,在他們未來的構想之中,這裡就是他們的地盤,如果他們失去這裡,怎麼試那他們也是。無根的浮萍的也都是沒有可以作為依仗的地方。
劉布曾經想過李自成他為什麼最終都是不能成事,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他們沒有穩穩固的根據地。沒有穩固的冰箱和財富來源。他總是打一槍放一炮。和冠軍們打游擊戰。
他這樣子和冠軍打游擊戰,經常以冠軍主力避免了與冠軍主力發生衝突和作戰,儲存了其實力,但是有一點也都是事實,那就是他沒有自己。很od糧食供應基地和財富供應基地,全部都是靠搶靠搶奪富有的財主階級,這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他的這一種模式在順風順水的時候打仗可是非常的厲害,聲勢浩大,輕易的就拉起數10萬軍隊,但是一旦遇到了硬硬崽子,強硬的對手,一旦被擊潰,就一下子樹倒胡身上。
有了這些原因,留步就決定避免這些錯誤,至少讓自己有一個穩固的基地在與冠軍進行周旋,這就可以令它們即使有了損失也可以獲得補充。不會出現。一旦打了敗仗,就馬上速到湖山上。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不過當他們的部隊經過漳州時,收到了青州的救濟文書,欽州支付放肉無向他們緊急求救,因為他們這裡也都發生了名片,數數萬報名,正在圍攻青州府城,青州府城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