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竭澤而漁(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此一來,本來對朝廷來說這是一場巨大災難,是一場危機,結果對於陳應元來說反而變成了好事。
朝廷現在處處用兵,最需要的就是兵力和糧草,如果有誰能為他們弄來兵員和糧草,這就是朝廷眼中的得力干將,這種人朝廷怎麼會允許他告老還鄉呢?
形勢險惡致此,這是劉遠橋他們也始料不及的,誰想到中都鳳陽被攻破,會對遠在山東萊州府形成這麼巨大的影響。
這樣的影響也是自己造的,這裡剛剛才經過兵亂,也是出了名的窮地方,如果不是巡撫陳應元為了出風頭,討好朝廷,朝廷也不好意思往這裡增調兵力,籌措糧草的,但是既然地方官員主動的表示了,朝廷肯定是不會拒絕的,還大力的表彰和認可了陳應元這種作為。
溫體仁想搞陳應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在他的運作之下,陳應元也是做不下去的,誰知道讓他這麼一搞,居然讓他站穩了腳跟。
中都鳳陽被攻破,皇陵被毀,皇帝是發了好大的怒火,無論是首輔溫體仁,還是兵部尚書張鳳翼他們都紛紛的上書請罪,噤若寒蟬。
崇禎皇帝一怒之下,下令輔臣吳宗達致仕;王應熊、何吾騶罷職;文震孟,晉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補為內閣輔臣;張至發,晉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對於那個來說也是大地震的。
不過畢竟是士大夫,又是在天子腳下,他們在皇帝震怒之下,也只是下令他們去職而已,沒有像那些地方官員被砍了腦袋,這叫刑不上士大夫。
就連內閣成員他都一舉免掉了兩個,更不用說地方上的官員了,崇禎皇帝可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帝,對於丟城失地的官員,他一向都是心狠手辣決,毫不留情,他可是下了嚴令,所有丟城失地的官員,即使他沒有死於流寇之手,也一律的押解進京,在菜市口問斬。
因為大明的官員一向都是守土有責,既然你的府城都丟了,那就追隨你的府城去吧,這是皇帝一向的伎倆。
大明的崇禎七年本來就十分困難的,但是大家咬咬牙將就過了,盼望著新的一年會更好,誰知道崇禎八年來勢會這麼兇猛,災難會來得這麼快。
劉遠橋他們雖然事先開了會,進行了應對之策,但是胳膊拐不過大腿,最終還是被巡撫陳應元算計了他們。
他們既要在地方大舉的收稅,也要派兵出去剿滅流寇,風頭是陳應元出了,實際上賣力的、吃虧的就是他們劉家。
因為是他們地方建議,要出兵,要籌糧支援前方,在陳應元上書以後,朝廷毫不猶豫地頒發了聖旨嘉獎他,然後命令他們調遣4000兵馬,準備大批糧草,支援前線。
面對這樣的困境,鄭芝豹他是真的呆了,本地就拖欠糧響,本地就餓孚遍野,居然還要籌措糧食,支援前方,還要派兵去追殺流寇,打這些土匪,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的好處。
陳敬元他也學會了狡猾和算計,他知道如果劉家軍出去打仗,他們肯定會出工不出力,會磨洋工的,所以他在上書請聖旨的時候,可是指明瞭要劉布去。
作為劉家的獨子,他既然出去打仗,劉家肯定會怕他出事,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他們肯定會派出最優秀的家丁軍前去打仗,這算是扣住了他們的死穴。
對於眼前的形勢,劉遠橋他只有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如果聽巡撫達人的話,他們就是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地方都是透過劉家毀家式的賑災,才勉強地渡過難關,根本就沒有什麼餘糧。他要從這裡籌措糧草的話,除了拿刀子去搶,就沒有別的辦法,很容易激起民變,他們劉家,好不容易才積累了一點民心,又都沒有了。
他們計劃明年以後就開始恢復地方的,但是這樣一來,根本就不是恢復地方,也是對地方進行毀滅式的壓榨,那結束了以後,地方就一地雞毛,哀鴻遍野了。
劉布他道:“父親,你可是有一個辦法的人,不可能讓我們巡撫大人牽著鼻子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