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體制腐敗(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因為了如此,鄭芝豹他就對於巡撫大人所謂的反攻遼南四衛興趣不大,一是不想讓別人忽悠自己,像傻子一樣前去打仗,二就是這是讓自己的手上去白白的送死。
他鄭芝豹不可能讓自己的手下為了一些銀子,為了一些功勞,白白的上場去跟敵人砍殺,最終丟了性命,這是讓他最優秀的水師軍官,用最蠢的方法去送死,他才不這樣幹。
鄭芝豹他跟劉遠橋之間是有勾結的,他們對於劉遠橋的做法,是有一些不屑的,因為他一直就想著,他憑著他手上強大的武力,要建功立業,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劉遠橋的做法,有些保守,小心翼翼的,就像走路步子跨得稍大一點就怕扯著蛋似的,他甚至在想,他可以突然間出兵,奪回了金州,他就成為了英雄了,但是現在朝廷的做法令他一盆冷水的潑下,讓他知道在大明,無論你做什麼事,都要經過準確的謀劃,必須朝中有人為你護佑和說話,才能夠確保你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作為一名軍官,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必須與朝廷保持一致,是在朝廷的命令之下做事才會獲得封賞的,如果你不在朝廷的命令之下或者是不履行朝廷的制度,你無論做什麼都是白做的。
有了這些想法以後,鄭芝豹他就絕口不提反攻遼南四衛的事事情了,除了派出艦隊為沿海一帶的過往船隻提供保護以外,他不做其它事情了。
另一方面,他這一位登州總兵除了水師以外,同時還管著三大營二十四衛所的事情,所以他也必須管著這些人的吃和住等各方面的問題。
在這裡以後鄭芝豹他也才發現了總兵真心的不好當,朝廷拖欠軍餉拖欠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而且上面發放軍餉,也是真心的能夠把你噁心死。
他明明只發一半的軍餉,卻是要你簽收全部,這就意味著他們至少有一半的軍餉和糧食被上面給貪汙和截留了,如果你不肯簽字,確認收的是全部,他們就不發放給你,你就是餓死了,發起了兵變他也無所謂。
這些當文官的為了撈錢那是無所不用其極了,也是無所畏懼了,沒有他們不敢伸手的,因為這已經是朝廷的慣例了,糧響從朝廷拔出的那一刻,已經被別人截流和盤剝了,分發到地方兵備道這一塊,已經是不足額了,地方的官員還要盤剝,到士兵手上的錢就不多了。
所以大明朝廷拖欠軍餉,拖欠的極其嚴重的,但是在這些當官的眼裡,他們是準時發放的,沒有任何的拖欠,如果有所拖欠,那就是這些當兵的不願意領而已。
這些人的心該有多黑,當年橫行天下,東亞無敵的戚家軍就是被他們玩死的,萬曆二十三年的薊州兵變,可是震動整個大明軍界的事情,自從這件事以後,大明軍隊的軍魂就徹底的沒有了,打仗都非常的畏懼和思前想後了。
作為一個掌兵的將領,他已經不能專心的領兵打仗,也是要思前想後要考慮其它的事情了。
他們要考慮糧響能不能夠準時發放,自己的犧牲是不是正確的,自己這樣做是不是對的?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符合朝廷大官的胃口?是不是在朝廷的制度之內?
當兵打仗本來就是非常兇險的事情,你全力以赴都不一定能夠打好,做事思想想後,顧慮多多不敗才怪,這也是大明朝廷在短短十幾年之內,士氣渙散,軍隊弱到了極點,在內讓流寇橫行四方,在外讓建奴壓著來打。
鄭芝豹他一腔熱血,有著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想法,但是在自己當上了總兵以後,這些當文官的就給他上了一課,把他的滿腔熱血都給澆滅了。
當上總兵大人要考慮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他知道如果凡事依著朝廷的意思,依著巡撫大人的意思,估計明年的今日,他手下的軍隊就會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鄭芝豹他跟一般的人不同,一般的將軍手下,士兵死了就死了,如果是將軍仁慈就給一些燒埋銀,如果是將軍夠貪夠黑,連燒埋銀都能夠黑了你的,鄭芝豹的手下大多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家很多人都是認識的,他們之間就是一個家庭整體。
如果有人陣亡了,他們還得付出很多的撫卹,作為安家費,所以陣亡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在別人那裡士兵是消耗品,但是在他們這裡卻是完全的不同,是他們的兄弟,是他們的家人,如果傷亡了一個,都是很大的損失。
所以鄭芝豹他在看透了朝廷和陳應元的本質以後,他就開始認同劉遠橋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