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布他們吃喝完畢略事休息以後,吉時一到,那就領著新娘子開始返回。

他們兩家相距的這麼遠,那迎親趕路肯定是要幾天的了。

如果是別人,那會要更加的遠,更加難搞,新娘子會在路上很久一陣子。

但是他們卻是不同,他們擁有自己的船隊,可以自己開設一條航線,那就是把新娘子迎出門以後,風風光光地抬出鄭家的大門,然後走向了碼頭,走上了他們的軍艦,然後就開始揚帆北行。

最後風風光光的嫁入了劉家以後,在就劉家拜堂成親、洞房花燭。

負責送親的就是他的老爹鄭芝豹,負責送親的一般就是鄭家年輕一輩的人,比如說最好就是鄭紫寧兄弟一輩,說白了就是鄭福松,但是鄭福松他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孩子,鄭芝龍又把他當成了命根子,自然是不會讓他北行送親的,加上鄭芝豹也需要北上赴任,所以就由鄭芝豹送算了。

這一次不單止是鄭家的大小姐出嫁,也算是鄭氏家族三房分家,鄭芝豹他會帶上很多屬於他的東西北上,他會有很久一段時間在登州居住。

有些人還在酸溜溜的說,鄭老三算是把自己順便也嫁了出去。

對於別人這些酸溜溜的和嫉妒的話,鄭芝豹一笑置之,聽過就算。

當然以鄭家今時今日崇高的地位,即使是鄭芝豹分家了,在鄭家的老宅裡面還是有他一席之地,重陽也必須參加祭祖,只不過他就不再掌管權力和船隊了。

他還算是鄭氏家族的成員,但是他跟鄭家的船隊卻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他可以享受鄭家的網終,但是卻是不再掌管權力了。

劉布覺得鄭芝龍有些複雜,現在鄭芝龍他乃是名聞天下的梟雄人物,但是在劉布他以前所在的時代,鄭芝龍他算是一個悲劇而又有點搞笑的人物,在那個時代,人們都是透過鄭成功認識鄭芝龍。

鄭芝龍更算是悲劇性的人物,他擁有了南方最為強大的海商組織,一手好牌卻是打爛了。

明亡次年,唐王朱聿鍵南下福建,被鄭芝龍兄弟擁立為帝,改元隆武,這就是隆武帝,鄭芝龍因擁立有功,被封為南安候,還被授予處理南明所有軍事要務的大權,堪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至此,鄭芝龍以一介海盜的身份,搖身一變朝廷重臣,走上了人生巔峰。

可是,僅僅一年多,鄭芝龍就幹了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次年11月,鄭芝龍響應徵南建奴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的誘降,不顧鄭成功的再三哭諫,背叛了南明朝廷,正式投降清廷。

很多人不理解,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鄭芝龍在南明朝廷貴為侯爵,威名顯赫,為何要跑到清廷去當一名千夫所指的漢奸?

就算從利益出發,鄭芝龍在南明朝廷權傾一時,呼風喚雨,連皇帝都要聽他的號令,而博洛的承諾卻只是區區閩廣總督,鄭芝龍為何舍大追小?

是鄭芝龍腦子進水嗎?當然不是,鄭芝龍自有考慮。

一方面,與鄭芝龍歷來奉行實用主義原則有關。

鄭芝龍是海盜出身,腦子裡極少國家和民族這種想法。他不管做什麼事情,從來都是實用主義優先,利益至上,他在當年投降朝廷,無非是更好利用官方身份開展海外貿易,牟取鉅額利潤,並不是因為愛國,同樣,當大明朝這棵大樹轟然而倒時,他何嘗看不到建奴統一天下之勢己成,識時務者為俊傑,鄭芝龍自然會毫不猶豫地倒向建奴的懷抱,這叫有奶便是娘。

另一方面,與吳三桂、洪承疇等人的榜樣作用有關。

建奴入關之初,為了招撫人心,減小抵抗,對吳三桂、洪承疇、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給予優厚的待遇,洪承疇入關後被任命為太子太保、領兵作戰,吳三桂更是被封為平西王,擁有一支由自己獨立統率的部隊。有了吳三桂、洪承疇的帶頭作用,鄭芝龍便做起了裂圖封王的美夢,他對於建奴開出閩廣總督之位相當滿意,鄭芝龍希望利用閩廣總督的身份,在閩廣一帶繼續坐地為王。

當然,鄭芝龍只看到了投降建奴的好處,沒有看到風險所在,這一點,他還不如長子鄭成功,鄭成功深知鄭芝龍投降建奴後,就不可能像上次投降明朝後全身而退,所以三次哭著勸諫鄭芝龍,然而,鄭芝龍去意已決,帶領數十親信北上投降。

鄭芝龍在投降建奴後,建奴食言而肥,沒有任命他為閩廣總督,而是封為沒有任何意義的同安侯,後來,當建奴多次利用鄭芝龍招降鄭成功無果後,果斷將其處死。追隨鄭芝龍投降清廷的全家老小一個沒有幸存,機關算盡,卻害了卿卿的性命,也算是可悲可笑。

鄭之龍的軟骨頭沒有獲得建奴的另眼相看,倒是鄭成功的堅決抵抗獲得了建奴的尊重,最後即使清廷大軍攻入臺灣去,還是封他的子孫為鄭克塽海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