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橋他知道他自己這麼強勢的進入這裡,肯定會被當地的反對勢力所反對的。

萊州府可是非常的富裕之地,民風又剽悍,即使去年被圍了大半年的城,這裡還是堅持下來了,人稱鐵打的萊州城。

即使他是他的巢,藉助上面的勢力來一個猛龍過江,直接的進入這裡,但是要想順利的掌控這裡,把這裡變他們劉家的助力和勢力範圍,這可是不容易,當地的人會給他好看。

這些大家族中人他們雖然沒有在官府裡面任職,但是他們在朝中和外地可是有許多的人當官的,一旦鬧將起來那可是非常的頭痛。

《掖縣全志》和《四續掖縣誌》記載,掖縣有牌坊64座,其中仕宦10座,封贈坊13座,舉人坊16座,進士坊11座,旌表坊14座。

萊州府面積不大,南北約三,東西約2公里,周長約十里,然而就在這有數的幾條街上就有64座牌坊,在市中心的南北街上竟有24座牌坊,可見當地官紳勢力的強大。

這些官紳大多在朝中又有朋友,門生故吏,勢力之大,出乎你的想象。

如果要壓服這些人,就不要說是劉遠橋,就是讓巡撫陳應元出馬,他未必就能夠理順這些關係,未必就能夠壓服這些人。

劉遠橋他的做法那就相對的簡單,既然用權力壓不了,那就用錢來說服,他們首先就是把馬家的人給趕了出去吧,佔了他們的財產,在這裡他們就獲得了一些本錢了。

馬家他們在這裡可是當了十幾年的官,在當知府之前,他就當了幾任的推官,算是地方上的一霸,他們可是霸佔了不少的商鋪和田地,這些東西如果算起來的話,可是巨大的一筆財產,而且還是帶不走的,因為他們被新任知府粗暴地趕了出去,這些東西的田契和地契都沒有帶走,所以說就落入了劉遠橋他們的手上去了。

而且他們還在馬東藩的庫房裡面找到了五萬多兩銀子,還有一大批的金銀珠寶、古董、字畫,這些東西一直還沒有統計出來,說白了就是他們迅速的出手,把馬家給抄了。

當然他們這樣子做,也是相當的過分和簡單粗暴的,說白了跟搶都沒有什麼分別。

但是他們把這裡的田和地都分給了當地的一些有權勢家族,大家都平分了一些東西,還分了一大筆給巡撫,大家對劉遠橋對馬家粗暴殘忍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就是相當於打土豪,大家分豬肉。

透過了這一次打土豪他們算是大家統一了陣線,站到了一起去,大家都分到了好處,就不會相互的扯後腿了。

接著劉家的這一次賑災,其實是有很大規模的,他們需要大量的糧食,大量的布批,這些東西他們劉家是生產不出來的,他們可以選擇去外地購買,也可以選擇在本地購買,在本地購買的話就可以拉動本地的經濟發展,讓本地的人賺錢。

所以他們這次大方的把訂單下在了本地,雖然價格會比外買稍高,但是確實是讓他們建立了一種合作的關係,只要這種關係還在,雙方就鬧翻不了。

所以在有些有心人眼裡,比如說高度,他就在想對方如此強悍粗暴的進入這裡,估計會受到當地官紳極大的反抗的,到時候他們只要聯絡這些官紳,上告到朝廷去,就可以把劉澤遠橋給趕走,但是他想的未免過於簡單了,八面佛就是八面佛,他只用了幾天時間就理順了這裡的關係,把當地的官紳說服的服服帖帖的,大家都稱頌這位新來的知府大人就是非常穩健,做得非常好,難得的好官。

高度他本來想等對方搞到天怒人怨,大家都生氣的時候就聯絡這些人起來反抗的,誰知道劉遠橋他搞得這麼順利,搞得這麼順風順水,他是無以為繼了,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是他不得不承認的就是,劉遠橋已經在萊州府站穩了腳跟,而且是在短短几天之內。

萊州府名下有二州五縣,分別是附郭縣掖縣、平度州和膠州,平度州轄昌邑縣和濰縣,膠州轄高密縣和即墨縣。也就是說他手下光是知州就有兩位,知縣有五位,這些都是直接向他負責的,他就是透過這幾位官員管理萊州府這五縣之地,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的家鄉,浮山也是他的管轄之地。

劉遠橋他之所以盯上了萊州府的位置,更多的原因就是這裡就是他的老家,他在這裡有很深的感情,有很強的勢力。

劉遠橋他算是看出了當今天下不穩,大亂將至,尋覓一地方來,苦心經營作為他們的根據地,那時進可攻退可守,萊州府以西就是青州府,以東就是登州府,算是膠東半島的中心地帶,而且他們同樣的背靠大海,也有出海口,可以說大大的擴充套件了他的勢力範圍了。

以前劉布他所折騰的即墨這裡只能算是一個小根據地,經過劉遠橋他這麼一折騰,他們就算是折騰出一個大的根據地來了,如果能把這一塊經營好,他們就相當於佔據了膠東半島之地。

不過他才剛剛當上了萊州的知府,距離把這裡打造成自己的鐵打的地盤,鐵打的根據地,還是需要有一段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