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馬上就開始給部下的軍隊進行了部署,讓他們馬上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這時候部下計程車兵們,開始不幹,他們紛紛提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就撤退啊!這些當兵的吃什麼?穿什麼?

要知道他們可是在沒有軍響的情況下,被朝廷忽悠著出兵攻打濟南的,希望能夠以戰養戰,就食於敵,但是現在好了,敵人沒打著,好處沒撈到,反要趕回八九百里之外的保定大營,一路上,大家吃什麼?穿什麼?

更重要的一點問題,那就是這幾十萬大軍返回了保定大營,能容納這麼多軍隊嗎?這些兵吃什麼?穿什麼?

這些官兵們,可是知道,北直隸已經被他們糟蹋的不成樣子了,也就是說,沒有了油水可榨的了,就是一堆泥土和石頭,他們這麼多人回去,吃樹皮還是吃泥土?

這形況可真的讓洪承疇他們犯難,他們也都知道,眼前的局面,有多麼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再說是攻打濟南,真的是痴人說夢話了,對方不用跟你打,就是躲在城裡拖延,也都把你們拖死了。

但是另外也有一個難處,他們幾十萬大軍,迅速的撤回保定大營,這裡可是將近上千裡之地,沿途也都被他們搶了一個遍了,沒有糧食,他們這該如何是好?

他們能夠克服這些困難,衝破華夏軍的層層阻擊,返回了保定大營,這幾十萬大軍,所過之處,有如蝗蟲過境,寸草不留,到了北直隸以後,這地方更窮,赤地百里,大家又吃什麼?幾十萬人,也是幾十張口。

這樣的要求,可真的是愁死人,大家知道,這真真正正的應了一句,進退兩難。

洪承疇感嘆:“劉慶之真是一個用兵高手,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策略,卻搞得我們焦頭爛額,疲於奔命,堂堂朝廷幾十萬的大軍,沒有發揮出他實際的威力,卻是在這東拖西拖之中,消耗了實力。”

楊嗣昌也都想到的這一個問題,這令他非常的頭痛。

其實以前的楊嗣昌,他一直讀兵書,一直研究的就是如何的行兵佈陣,如何的使用奇謀妙策,打敗敵人,他可是從來沒有管過後勤方面的事情,沒有那本兵書,會寫後勤方面的事,這就令得他們非常的頭痛。

在他常掌管軍隊的這一段時日之內,如何弄來足夠的糧食來填滿這些當兵的嘴,讓他花了大多數的時間,消耗了大多的精力,以至於讓他自己在想,空有滿腹的經綸,滿腦子的奇謀妙策,卻是沒有使用出來。

到了這樣子的局面,他們可是真真正正的進退兩難,坐困愁城。

這真是人生的大起大落了,前一刻他們還意氣風發,就等著進入人生最為高光的時刻,在下一刻,他們就陷入了絕對的困境之中,在敵人的佈局之下,難以自立。

眾將軍們看見大帥們都不說了,就知道他們沒有什麼好辦法,其實這時候,所有人都知道,就是神仙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他們可是有幾十萬人,幾十張嘴,養活這幾十萬人,非常困難。

他們就奇怪,攻入了山東以後,他們會這麼輕易而舉的就攻佔了這麼多城市,這是華夏賊有意為之,是他們讓出這些城市,君不見他們佔領的這些城市之中,大多數都進行了堅壁清野,不會留糧食給他們,這讓他們很多人,都不能夠吃飽飯。

可見華夏軍是十分明白他們的弱點,一棍子也都打在了他們的七寸之處,相信對方會繼續執行這樣的政策,只要對方繼續的實行這樣的政策,堅璧清野,死壓他們的七寸,他們根本就難有作為。

這時候就算是再樂觀的人,也都知道,還沒有開啟,他們就已經敗了,就敗在了廟算之上。

朝廷可是十分聰明,使什麼以戰養戰的戰術,但是對方也都看出了朝廷這樣的窘境,所以讓出了這些城市,實行焦土政策,他們這些大軍,佔領了這麼多城市,控制了這麼大的地盤,這卻沒有什麼糧食,大多數人都餓著肚子。

估計對方就是想用拖的政策,來把他們拖垮。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各出奇謀,誰都知道,最正規的莫過於斷對方的糧道,讓對方缺糧,軍心大亂,自我崩潰。

本來他們還信心十足的,他們想著,咱們可是有三十萬大軍在此,有這麼多大軍在此,縱橫天下,何處不能去,現在才想起,他們根本就無糧響,其實就是一支叫花子的軍隊。

三十萬大軍,這又如何?

當年長平之戰時,趙括可是有四十萬軍隊,陷入了缺糧之後,就算是四十萬軍隊,還不是同樣讓敵人給坑殺了,咱們現在的處境,又比長平之戰時的趙軍,好到哪裡去?

想到這些,可是讓這支軍隊的將士們都十分的恐懼,大多數人都汗流浹背,害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