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發,山東青州府淄川人。

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歷知玉田、遵化。行取,授禮部主事,改任都察院御史。

其時齊、楚、浙三黨方熾,至發為齊黨也,上疏陳內降之弊,多次上書彈劾首輔葉向高而聞名,乃清流中的名士,言官中的戰鬥機,一時名聲大震。

後出按河南,福王之籓洛陽,中使相望於道,周至發以禮裁之,無敢橫。宗祿不給,為置義田,以贍貧者,萬曆四十三年,豫省飢,請留餉備振,又請改折漕糧,皆報聞,還朝後因病歸。

天啟元年,進大理寺丞,三年請終養,魏忠賢黨薦之,矯旨令吏部擢用,周至發十分聰明,藉口供養父母不出仕,避過了一劫。

崇禎五年,起復為順天府丞,進光祿卿。精核積弊,多所釐正,遂受帝知。七年春,遷刑部右侍郎。六月,帝將增置閣臣,以翰林不習世務,思用他官參之,召廷臣數十人,各授一疏,令擬旨。遂擢至發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與文震孟同入閣,自世宗朝許贊後,以外僚入閣,自張至發始。

其時溫體仁為首輔,錢士升、王應熊、何吾騶次之,數年間,體仁輩盡去,張至發遂為首輔。

萬曆中,申時行、王錫爵先後柄政,大旨相紹述,謂之傳衣缽,周延儒代溫體仁,雖非守衣缽,但一切守其所為,而才智機變遜之,以位次居首,非帝之所注也。

張志發稱得上是官場的老油條,四朝元老,混跡官場多年,沒有什麼個人出色的政績,全憑混資歷,才混到今天的地位。

他幾乎也是與歷代的先輩一樣,都是混資歷,混到了今天的地位,其它的,真不咋的,論名聲和才能,就遠遜於錢謙益,但終究是坐上首輔上位。

本來在他心目中所想,他也是終有一日,將會坐上這個位置,但是當江山破爛,家國破碎之時,他又暗生去意,那就是他不想自己成為了帝國首輔了。

周延儒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好好的在家中養老,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該多好,但他就是死心不息,苦心鑽研,重當大明的首輔,現在倒好,成為了華夏軍的階下之囚,一生清名,毀於一旦,活生生的活成了一個笑話。

這樣子的生活,可不是張至發他想要的,所以張至發對於皇帝乾綱獨斷直接任命他為內閣首輔,馬上就婉拒了。

但是內閣其他的人也都不傻,生怕自己坐上這火坑上烤,大家都齊齊上書,堅決的推舉張至發作為內閣首輔,主持內閣工作。

這樣子的場面,真心稱得上是眾望所歸,張至發他也都推無可推,只好勉為其難,坐上這位置。

坐上這位置以後,張至發也都沒有辦法舉行什麼慶祝大典,接印大典,而是馬上就開始工作,但是即使他有這樣的心,也沒有這樣的能耐,面對目前的困境,就是朱元璋朱棣來了,估計也都無以為繼,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用說他張至發這樣一個老油條了。

內閣商量來,商量去,商量了半天,他們就得出一個結論,這便是命令京城九門緊閉,堅守不出,等待援軍抵達。

北京城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巨城,牆高十二米,城牆厚六米,可以這麼講,其標準是當今城池的一倍以上。

自從建成以後,還沒有過被敵人正面攻破的先例,他們如此想要以城市進行堅守,守上個幾年,都不是問題,等待援軍抵達,內外夾擊,就可以把敵人給擊潰了。

劉布用兵,十分刁鑽,十分的奸詐,但是都是以陰謀為主,還沒聽說過他能夠強行的攻破某一個城市,或者經過慘烈的決戰以後奪取任一座城市。

只要大家堅守不出,他就無計可施,張至發折騰了這麼久,也就折騰出這一點來,不免令皇帝有些失望。

皇帝就在想,這些內閣成員,個個都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時在朝廷之上吹牛的時候,可是揮拆方迺,指點江山,牛氣的很,但是真正讓他們拿出治國之策的時候,大家卻是面面俱覷,不發一計。

倒是滿朝廷的官員,現在都紛紛上書,彈劾許建強,痛罵許建強。

認為大明江山之所以有今天這悲慘的局面,全都是許建強這奸賊,妖言惑眾,提供虛假訊息,引誘皇帝派兵南下,而引發的,不殺許建強這奸賊,就不足以平天下之民憤。

倒是皇帝有些反感,他就在問:“朕殺了許建強以後,敵人就會退了?”

很明顯,崇禎皇帝也算是明白了,此時此刻,他就是殺了許建強,華夏賊也都不會退去。

而他則是損失了最後一個能用之人,有許在,皇帝他起碼還能搞到一些銀兩和錢糧。

如果沒有了許建強,昨天周延儒的那一支軍隊,離開了京城都做不到,崇禎可是聽說了這些兵,在出發前可是紛紛的要求,要什麼開拔費,安家費,沒有錢就不肯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