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就,到了漢和十五年,西曆公元1652年,壬辰年龍年;越南後黎朝慶德四年,莫朝順德十五年;日本慶安五年,承應元年。

華夏帝國成立了十五年了,漢和大帝劉遠橋也都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上了十五年。

在這十五年之中,華夏帝國展現出了一個大一統帝國,所擁有的巨大能量。

在軍事方面,周邊的部落和國家,讓他們打了一個遍,沒有一個不成熟的。

就連他們東邊的國家李朝,也都在五年之前透過了全民的投票,因王族絕裔,後繼無人,正式宣佈加入了華夏帝國,成為了華夏帝國的高麗行省。

在草原方面,一直對中土皇朝構成巨大威脅的蒙古部落,被華夏帝國打得七零八落,幾大勢力紛紛的被打垮。

在大明帝國時代,他們可是沿著長城部署了九大重鎮,佈下了百萬雄師,在這裡對付蒙古帝國。

但是到了華夏帝國以後,這些重鎮,紛紛的開始撤銷,而是把軍隊部署到更遠的北境一帶,其兵鋒直抵庫頁島,海軍更是在海參威修建軍事基地。

現在的蒙古幾大部落,都已經被收拾得差不多了,完全的向中土王朝臣服,華夏帝國也都成功的在察罕浩特、呼和浩特駐軍,對這些地方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漢和十年,蒙古部落之中,一直相對獨立的衛特拉聯盟,也都被洪承疇打得節節敗退,七零八落、衛特拉聯盟四大部落垮了三個,剩下一個準葛爾部落在苦苦的支撐。

就在漢和十三年,洪承疇正式上書朝廷,請求把衛特拉聯盟舊地正式併入華夏帝國境內,稱之為天山行省。

可以說華夏帝國的軍事武力,已經可以跟漢唐盛世時候相比,以前以驍勇善戰為榮的草原漢子,紛紛以能歌善舞為榮。

在內政方面,他們透過稅收改革,獲得了驚人的收入。

大明一年收入的白銀,不過是四五百萬兩,但是到了華夏帝國以後,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頓,加上國家大力的發展經濟、發展農業,其光是稅收一項,就達到了驚人的一億兩白銀,足足是大明的二十倍之多。

巨大的收入,是華夏帝國強大的根本,也給予了他們足夠的資本,可以繼續的對外擴張。

到了漢和十三年,華夏帝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戶部透過正式的統計,帝國人口,史無前例的突破了三億,達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當今世上,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相比。

西班牙帝國、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莫臥兒帝國等超級帝國都沒有辦法相比。

超級的強盛,也都迎來了萬國來朝的局面,華夏帝國漢和大帝劉遠橋的聲望,也都達到了頂尖的地步,在草原上的部落和東北大地上的部落,共同的稱之為天可汗。

漢和盛世,名聞世界。

在這十五年之中,劉布一直呆在東都。

所謂的東都,就是由登萊直轄府改來的,在這十五年之中,劉布一直在大力的推動和實現三個五計劃,在十五年之內,他也都按計劃完成了既定的任務。

在嶗山之陰,高大雄偉的劉氏皇族祖陵正式建成,護蔭劉氏一族,傳承千年。

同時他們也都在浮山沿海一帶,建造了永安宮,他們把這稱為東都皇宮,建成之日,帝國漢和大帝率領文武百官來此祭天,並且宣佈為避暑宮殿,成為了華夏帝國的重要地區。

此時的登萊直轄府改名為東直隸,跟京城所在的北直隸,南京所在的南直隸,鼎足而立,成為華夏帝國的三大重要地區之一。

而且他更為牛逼的地方,莫過於超強的經濟實力,它沒有南直轄江南的千年底蘊,但是在劉布掌東直隸地區以後,開始大力的發展經濟,把這裡打造成為重工業中心和輕工業中心。

這裡成為了全國最大的鋼鐵製造中心,也都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制船業中心。

放眼世界之中,在造船方面,只有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西班牙可以相比,但是華夏帝國底蘊遠在其上,超越他們,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為華夏帝國也在大量的發展他們的海軍,海軍的總噸位,已經不比西班牙帝國和荷蘭遜色,在西方列強之中的後起之秀英國己遠遠不如。

東直隸地區也都成為了華夏帝國經濟最為發展最為富裕的地區,無數的百姓開始湧入這裡打工。

劉布超強的政治能力,正式獲得了天下人的認可,中外無不交口讚譽。

劉布在這15年來,一直就呆在了東都這裡,大力的發展本地的經濟,同時開始建設陸軍學院和海軍學院,不斷的培養出大量的人才,這也是華夏帝國這十幾年來,軍事武力方面,一直保持高速發展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