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沒有餘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孫傳庭作為大明的讀書人一員,頂級計程車大夫,但是他並沒有像其他的仕大夫那樣,重文輕載,他善於騎射,歡研究兵法謀略。
儘管在以前,他也都打過了多場大仗,也成名聞天下的人物,但是他認為直到加入了華夏帝國以後,他才真正的發揮了他的所長,幹了作為一名將應該有幹事情。
內戰無英雄,只有跟這些欺負漢人的外族蠻子作戰,這才有意思,就連曹操都有這方面的豪情壯志,更不用說像孫傳庭這種有抱負的人了。
孫傳庭現在採用的策略,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磨坊策略,說白了就是利用優勢的兵力跟對方硬碰硬,正面的交戰,正面的剛。
自從今年開春以來,他就指揮著他的遼南軍,跟建奴打了無數次,每一次都稱得上是血戰和硬仗,每一次都有無數的將士陣亡,但是這並不是說他把這些士兵無意義的送了去死,而是讓他們的死變得有意義。
自古以來,就沒有打仗不死人的,你想去打的是老虎和餓狼,還想自身不付出任何的犧牲,這簡直就是痴人說夢話,即使他們擁有這般精良的武器裝備,也都不可能,如果他們沒有這般精良武器裝備,在面對這些強敵的時候,只怕會敗得非常的慘。
這些關外的遊牧民族,他們以打獵和遊牧為生,說白了就是天生的戰士,平均來說,個人的武力值都遠遠高於這些來自中土耕田的人。
在中土即使是軍戶,也都不可能每天都接受軍事訓練,大多數還是要耕田種地的,只有這些每天都打獵的人,生活在惡劣環境中與天爭命的人,就讓這些人,在冷兵器的方面,佔據了絕對優勢。
孫傳庭在經過了多次的交戰以後,對對方也都有了很深刻的瞭解,這些建奴能夠崛起和強大,絕對不是偶然,而是經過長期的積累,然後進行了爆發。
孫傳庭他在憂慮,如果不是華夏帝國崛起,而且還弄出了這麼多的火槍大炮來剋制對方的優勢,指不準整個中土都會讓這一群惡狼給佔領了,那時候中土的老百姓,可就遭殃,可就遭難了。
打了這麼多大仗,他們擁有了武器裝備絕對的優勢,結果還打成了這樣,如果直接的跟對方冷兵器砍殺的話,只怕會讓對方吊起來打,壓著來打。
現在他倒是不奇怪,為什麼當年的薩爾滸之戰,廣寧之戰都敗得這麼慘了,孫傳庭也都十分的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加入了華夏軍,指揮著這一支軍隊,前來複仇。
加入了華夏軍,成為了貳臣,但是卻是報了國仇,報了敵人佔領眾多土地的仇恨,總比死死的追隨著大明,為其殉葬為好。
到了這一刻,孫傳庭也算是明白了一點,那就是大明真的是不行了,暮氣難振,經過了200多年的發展,這既積累了豐厚底蘊,也都讓他身上的各種頑疾達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
這就像大明是一個活了二百多年的強人,積累了豐富的財產同時,也積累了一身的病痛,這些病,也都積累到了爆發的地步,到了這一步,皇朝更替,不可避免,不是自我完成新老交替,就是便宜了外族。
想起當年趙宋積弱的時候,外族大舉的入侵中原,幾乎把漢人殺光殺絕的悲慘局面,這令他不寒而怵,也就更加堅定了他的決心,一定要把這一支建奴全部的殲滅,讓其他那些有野心想挑戰中土王朝的人作為警示。
孫傳庭只能夠自我安慰的想,我效忠的是中土,效忠的是生活在華夏土地上的這些民族和老百姓,效忠的是天下,而不是一家一姓。
孫傳庭不斷的調兵遣將,把一支支的部隊,調往的瀋陽的周邊,伺機對其進行致命一擊,在現在這種大規模戰役之中,雙方拼的就是實力,拼的就是消耗,說白了就是在拼綜合國力,在這種情況下,耍那些小陰謀和小手段,就變得作用不大了。
比如說建奴一直就派出他們的軍隊來襲擊他們的糧道,準備襲擊他們的糧倉,這是遊牧民族對付中土皇朝的最佳策略,只要斷了其糧道,令其無糧,軍隊自然就退了,但是他們目前這種做法,除了送人頭,就沒有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