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不可代替(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遠橋微微一笑,他說道:“你對長公主挺好的。”
劉遠橋當然如此感慨,長公主之母柳氏如此對待劉布,劉布卻以德報怨,算是有長者之風,仁者之風,對於這一點,他非常欣賞,有胸襟氣度。
劉佈道:“妹妹就一個,這出嫁必須辦的風光,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要她過得幸福,才是完了兄長責任,如果像萬曆皇帝嫁妹一樣,丟人丟到了民間去了,那可成為千古笑柄了。”
劉遠橋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其實有些事情,劉遠強他也不是很認同,比如說,他就不認同和親的政策,國家的強大,不是靠一個女人來維持的,而是要靠男人的拳頭和自身的爭氣。
當年漢唐盛世,那麼多朝代,那麼多皇帝嫁出了那麼多的公主,該打仗的時候,還不是打了,在兩國交鋒的時候,最終吃苦頭和出事的,首先就是嫁出去的公主。
但是劉遠橋,他處在這一個位置,也不能不有所選擇,不是他軟弱,而是隻是在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利益,但是既然劉布強烈的反對,又有後手,他也只能夠順水推舟。
蒙古親王要娶的是朝廷的公主,主要娶的是公主這一個頭銜,公主是誰,估計他不會在乎,也在乎不了。
而華夏則是需要確保下一代的蒙古親王接班人,三十六代蒙古大汗,必須是漢人血統,如此一來,他就會天然的親近於漢人,對朝廷控制這一片地方,插手其內政,十分有利,既然劉布提出的方案,都符合兩個基本的原則,劉遠橋沒理由拒絕。
所以劉遠橋便說道:“很好!此事便由太子爺你負責吧?”
劉布說道:“本宮又不是媒婆,交給本宮也不會搞,一個妹妹,已經搞到本宮焦頭爛額,損失不少,至於在這一位認的妹妹,還是由禮部負責操辦吧?”
不關自己的事,劉布才懶得理,這計既然是錢國公出,他有心為國為民出力,那就把自己的女兒拿出來吧,把別人的女兒推進火坑,不算本事,把自己的女兒推進去才算本事,這就讓他來好了。
劉布這意思,也是給錢謙益這老小子一個警告,不要凡事總是打老子的主意,別看老子窩在東宮裡,不問世事,但是要搞你一個小小的國公,那是一捏一個準。
當然,劉遠橋則是以大局為重,他是不會再說下面的人這些小心思的,只要達成了目的,過程是怎麼樣,他是不會在乎的。
但是既然劉布難得來的軍機處,他就說道:“錢國公有些事情,還是說得對的,你不要一天到晚,就窩在東宮裡面,不問世事,朝廷百廢待興,各種事情,千頭萬緒,你必須幫朕做一些事情。”
劉布說道:“父皇你能力出眾,又有軍機處幾位學士助陣,還有什麼擺不平的,而兒臣這幾年戎馬倥傯,征戰四方,風餐露宿、臥冰踏雪,這身子都大不如前了,太醫建言,應多休息,恢復元氣……。”
別人是恨不得沒事做想要大權,而他則是把一切往外推。
劉遠橋說道:“到這個國家,始終是你的,要學著如何管理。”
劉遠橋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有些言不由衷的,他也都看見劉布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他只是心裡面苦笑。
劉遠橋是一個聰明的人,當然明白兒子的想法和苦心,他這樣子做很對,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自己不想退下,要退的只有他了,劉布能主動的退卻,其實是省下了很多事情的,總不能來一次華夏版的玄武門之變吧?
而且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還是打天下式的人物,江山雖說最終要交給他,但是那是必須在他做不動的時候,劉布他就是明白這一點,所以才不會顯得如此的懶政。
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大臣們說太子得聽經筵,學習治國之道,這天下,他能打下來,還不會治理?
人家能娶回美嬌娘,你還擔心人家不會上,操的是那門子閒心?
劉布到了養心殿,他回來的時候,鄭紫寧等人正在養心殿的門口等著他歸來,兒子和女兒正在地上跑來跑去的嬉戲。
劉布之所以去軍機處,就是因為他們都聽到了訊息,所以才讓劉布去的,然後就是等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