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漢和盛世(第2/2頁)
章節報錯
進入了華夏朝,跟大明朝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糧食不值錢。
大明朝糧食到處都是欠收,糧食價格就一路走高,高到了老百姓都買不起的地步。
但是到了豐收的季節,糧食的價格又非常的低,賤到了你挑去賣都得虧的地步,如果你不賣,又沒有銀子交稅,如果你賣了,還是得餓肚子,這就造成了老百姓餓肚子,豐收也是餓肚子,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而到了新朝,最大的特點就是城裡面的糧倉,總是堆滿了糧食,糧價是一年四季都是那個價格。
據說這是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定下來的價格,永遠都得按照這樣的價格來賣,超出了部分,必須向官府請示才可以加價,否則臨時加價的話,就是對朝廷最大的冒犯。
其實同樣的政策,在大明也有,大明的官府,也都不允許糧商擅自提升糧價,官方對糧食,也有定價。
但是這些奸商,有的是辦法,你官方定的價格這麼低,我就不賣,有錢都不賣,屯積居奇,升高再賣,百姓還是得自己自行加價來買到糧食,這般的行為官府也無可奈何,只能說這是市場行為,他們無力干涉,干涉不了。
順便一提,大多糧商,都是有當官的做後臺,甚至是當官的開的。
但是新朝則不同,他們設立了許多的糧倉和糧站,官方加入了賣糧的行列,同是當官賣糧,和以前不同者,後者價格是定死的,勒石為記,妄改者形同貪汙。
他們從南洋運回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的價格相對的便宜,達到了穩定糧價的作用,這些糧商們想獨自定下了糧價,壓根就不行,這就保證了糧食價格的穩定。
老百姓對別的事情,是不會感興趣的,因為他們永遠最為關心和著急的,還是如何填飽肚子,對於那些軍國大事,他們真正的不想關心,也關心不了。
但是對於這些糧食的事情,許多人卻是十分的瞭解,當官方實行了這些政策,並穩定的推行以後,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這就讓他們知道,新朝才是他們想要的朝廷,才是他們一直期盼的盛世。
劉遠橋的這些政策,民間自發的把它稱為漢和新政,許多人還歡喜的說,這是漢和盛世的開始。
劉遠橋無負八面佛之名,在奪取了天下之後,居然在短期之內,就開始進入了戰後重建的階段,並且快速地進入了穩定的局面,在面對仕林和利益集團的反撲的時候,也都利用打壓和四兩撥千斤的辦法,巧妙的利用了各方面的實力,達到了他的目的,這種手段和這種功力,劉布是非常的佩服。
劉布甚至還在想,這一位老爹,他是不是穿越者來著,劉布還用言語試探過老爹一些關於以後的問題,結果這一位老爹是一頭霧水,所以劉布才確定,他不是穿越者,只是一個十分務實的人。
劉遠橋他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和重利主義者,根本就不在乎什麼仁義道德,根本就不在乎什麼規矩,只要能弄到錢,能達到目的,他就會去搞,他就會去做,至於那些大臣們想用仁義道德或者是什麼法則去限制於他,壓根就不奏效,這些虛無主義,在他的務實主義面前,全面的崩潰。
朝廷的這一系列政策出來,徹底的穩定局面,當劉布出城迎接林丹汗時候,把這一切推向了高峰。
百姓們歡欣鼓舞,自發的來到了官道邊,觀看這一盛事。
要知道北直隸的老百姓,沒少被這些蒙古人禍害,在以前大明衰弱的時候,蒙古人經常就殺入了長城內,在北直隸一帶,燒殺搶奪,蒙古人不行以後,就改由建奴,反正是把北方都折騰了不輕。
以前的大明只能防採取守勢,那時很多人都是非常悲催的,現在中原皇朝主動出擊,滅了正宗的成吉思汗後人林丹汗,至少可以令眼前的局勢,得到緩解,大家就有好日子過了,百姓們那是歡天喜地,奔走相告,甚至有人敲鑼打鼓,慶祝盛世盛事。
華夏軍果然也都沒有令人失望,他們擺出了強大的一面,浩浩蕩蕩的由得勝門進入,都是把自己最為雄壯強大的一面,展示給老百姓看,讓老百姓對他們充滿信心。
軍隊就是國之重器,軍隊強國家就強,大家的安穩日子就有保證,看見這些彪悍雄壯的軍隊,得勝歸來,還擒獲了蒙古帝國的大汗歸來,這可是中土王朝,千百年來少有的盛事。
話說大明可是有皇帝,都讓蒙古人給俘虜了,而他們卻沒有抓獲對方同等的人物,令許多人都覺得悲催,但是此刻,華夏軍表現出強勢的一面,令老百姓們信心十足,太平盛世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