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在煩惱的時候,走上城牆觀看城下的華夏軍士兵,都是一些彪悍強壯的年輕小夥,大多數都是滿臉紅光,走起路來,也是昂首挺胸,一看就知道是精銳,他們又如何跟這樣子的天下精銳交戰,為了保住滿城的百姓,保住西安府的安寧,他只能夠選擇向洪承疇所妥協了。

憑著對大明最後的一些忠誠,他為秦王爭取到了好的待遇。

估計這一個待遇,絕對不是秦王所想看見的,但是李廣海卻認為,這樣子是非常的不錯了,歷朝歷代,哪一個前朝皇族,不是被殺光殺絕的,華夏軍只是沒收了他們的土地財產,給了他們一條活命的機會,這已經是很好的待遇了。

要知道即使華夏軍沒有下手,他們這些藩王,沒有了身上尊貴身份的保護,擁有這麼多的財產和田地,估計地方的官員和豪強,民間的百姓,都會向他們下手,最終還是一無所有,他們把這些財產交了出去,保住了性命,其實是非常好的事情。

儘管秦王他會很不習慣,很不開心,但是這改變不了事情的結果,至於龐大的皇族,能不能活下去,真的就不關他李廣海的事情了,畢竟他們是皇族,也是有手有腳的人,想要活下去吃飽飯,就要靠自己雙手去爭取。

以前他們憑藉著自己的身份,就可以獲得國家的供奉,和無數的田地和財寶,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知足,還是拼命的壓榨地方的百姓,現在好了,大明也完了,他們沒有了這身份,再也不能夠作惡了,就像是沒有了爪牙的老虎一樣,兇不起來,至於他們怎麼活,真不關李廣海的事。

這些人以前就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就是不在乎朝廷的死活,現在朝廷真正的死了,他們才知道後果極其嚴重,最慘的才是他們。

藩王們認為他們慘,李廣海何嘗不認為自己更慘,這些藩王,他們只是失去了田地和財產,命是保住了,而他們李家,飽經戰亂,可是在流寇殘害之下,只剩下最後一個人了。

也就是因為自己成為了李家最後一根獨苗,他才覺得沒有必要當官了,而是要回到家鄉,回到故里,娶妻生子,重振家鄉。

本來李廣海出城,是希望跟對方提出一些要求,但是他沒有提。

因為他發現,根本就沒有資格跟對方提要求,洪承疇數萬大軍在手,還有源源不斷的軍隊趕來。

後面更有整個強悍的華夏帝國在支撐,這就相當於以前的朝廷,反而他們成為了反賊,如何跟對方談?對方不想跟你談,你什麼都不是。

就是因為如此,他才會跟對方聊了幾句,也都發現華夏軍確實軍紀嚴明,絕不茲名擾民,很有王師的氣象,很有新興皇朝的氣象,所以也就懶得提了。

李廣海出城的時候,是穿著官服,當他離開洪承疇大營,重新回到西安城的時候,他已經脫掉了身上的官服,於是他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了。

李廣海回到了城中,許多老百姓在城門口等候他的歸來,許多的老百姓都認為一點,那就是李廣海今天出去,是代表他們進行談判的,談判的結果,關係著他們的未來和生死榮辱。

李廣海看見這些老鄉親們,想起這些天他們一起並肩作戰,在血與火之中建立了交情和信任。

也就是因為這種交情和信任,才令李廣海有一種責任感,不能辜負了百姓們的信任。

既不能辜負百姓的信任,也不能辜負先皇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只能夠選擇掛冠而去。

這些天,他了解了華夏軍的政策,他們具有所有新興皇朝的活力,不管是出自於利益還是收買人心,他們都能夠做到善待百姓。

這一點其實是相當的好,百姓孜孜以求,所盼望的朝廷,不就是這樣子嘛?既然是這樣子,他又何必拉上大家的生命去造反,這樣與前朝廷有何區別。

所以李廣海他在城門口,就當著這麼多父老百姓的面,介紹了一下華夏軍的政策,並向大家保證,他已經跟洪承疇達成了協議,大軍入城,秋毫無犯。

聽到了這樣子的話,百姓們就十分高興,他們就知道李大人其實很忠於大明,大傢伙就怕他一根筋,什麼都不管了,拉著大家一起去對抗華夏賊,這樣就是全城百姓都被他綁架,一起去對抗華夏軍,結果是非常的慘,

比起這些官員,這些普通的小老百姓,反而更快地接受了改朝換代的事實,畢竟在這些小老百姓的眼裡,誰當皇帝不是一樣,最終他們還是要交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