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沒有進攻漢城,而是有條不紊的,把更多的武器彈藥和裝備運送上去,這時,終令李朝的君臣如夢初醒,終於知道,對方猛攻他們,並不是為了攻城,而是為了奪取立足點,如果讓他們得到一個堅固的立足點,想要把他們趕下海去,這就難了。

李倧跟大臣們商量以後,發現大事不妙,所以他馬上變命令總戎廳大將軍李思成,率領數萬總戎軍,開始反攻。

李思成大將軍誓師出發之前,李倧對他深深做了一揖,他說道:“能否將華夏軍趕下海,決定的全域性的勝敗,一切就有勞將軍了。”

李思成對於王上對他這樣的行禮,十分的驕傲,也都覺得重任在肩,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說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倧將李思成扶起,說道:“孤王不讓你死,而是讓你回來,只要將華夏賊趕下海去,封候不在話下。”

李倧一向是以小氣而著稱,對待臣子的賞賜,對待百姓們的政策,也都是非常的小氣。

這是沒有辦法,國家財政困難,地主家也都沒有餘糧,現在他能說出這番話來,算是非常的開恩了。

所以李思成非常的感激,他再三的向大王保證,一定會將敵人趕下海去。

漢城的防禦,是以覺華島和漢南山城兩大要塞作為核心。

漢南山城依託南山,易守難攻,是他們最後的要塞。

而覺華島則是四面環海,敵人要攻擊,非常困難,島上有王族的別院,可以長期的居住。

但是現在敵人就一出手,直接進攻碼頭,就切斷了兩者之間的關係,雖然他沒有攻城或者是佔據道路樞紐,但是卻成功的切斷了覺華島與漢南山城之間的聯絡。

雖然他們現在不知道覺華島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但是看見島上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硝煙飄出了數十里之外,就知道那裡的大事不好。

這是非常的不好,非常的要命,因為即使島上被打得再慘,也應該有些人會逃了出來,向岸上的人彙報情況。

現在連一個逃過來的人和報信的人都沒有,這就令他們感到極大的恐慌,難不成島上的人都死光了不成?

死光但不至於,只是被華夏軍首先切斷了覺華島與漢南山城之間的聯絡,在華夏軍巨大軍艦的掃蕩之下,所到之處,李朝的這些小船,被撞爛撞沉,根本就不能夠逃到岸上去。

覺華島本來是李朝王族的最後退路,也是跟中原皇朝幹架的時候,看見風聲不對,或者發生內亂的時候,覺得不妥,馬上往島上逃,他們往島上一逃,就可以召集其強大的水師前來勤王救駕,這是他們屢試不爽的辦法。

但是現在對上華夏軍倒好,首先就是最後的退路被華夏軍一鍋給端了,這讓李倧十分的驚恐,都在想,萬一無法把敵人趕下海去,他該往哪裡逃?

他們現在才想起來,無論是對付倭寇,還是對付其他的叛軍,只要讓對方靠近了漢城,基本上都能把漢城給攻守下來,他又該往何處逃?

上次倭寇之亂,王室可是逃到了鴨綠江邊,接受大明的庇護。

現在可是不同了,大明已經滅亡了,盤踞在鴨綠江之邊,又是建奴,建奴跟他們之間的關係,表面上是非常的好,實際上卻是非常的惡劣,如果落在他們的手上,那是生不如死,再也保持不了李朝的獨立性,難不成跑到北部的山區當野人去?

正當李倧驚恐不己,左思右想的時候,大將李思成已經率領他手下的兵馬,迅速的趕往了碼頭方向。

李思成不愧是勇猛的大將,手下計程車兵也都是透過嚴格的訓練,忠心不二,誓死報國。

在碼頭方向,華夏軍已經布好了兵馬,嚴陣以待。

但是總戎軍絲毫沒有畏懼,士兵舉著牌牌,推著盾車,洶湧的向華夏軍的陣地衝過去。

李朝軍隊之中,有許多的鳥銃手,但是他們的鳥銃跟華夏軍的火槍是兩碼事,只能夠固定列隊射擊,根本就做不到攻擊前進,放一槍以後,需要很久時間,才能開第二槍,這就意味著,他們只能夠被動的防守,做不到攻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