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當務之急,還是要抓住李自或,徹底的剷除流寇的勢力,再平定了陝西七府流寇之亂,綏靖地方的土匪,以後就是對外用兵之時。

現在的李自成,讓他們狂追猛打,走投無路,只能往延安方向逃跑。

延安這地方,洪承疇在這裡當過官,當年他就是在延安巡撫的位上,大力剿匪,因為其出色的表現,而引起朝廷的注意,最終成為的一代名帥。

雖然他在延安當過官,並不代表這裡就是他的地盤,他知道延安府地方極大,地形複雜多變,更是與榆林和固原鎮相連,如果讓他逃到那裡,跟當地的人勾結起來,只怕會尾大不掉,讓形勢更加複雜。

所以洪承疇給手下的大將們下了死命令,一定得在要安府逮住李自成,逮不住也得把它堵住,不允許它往延安府、榆林或者是固原方向逃亡,如果他往這兩個方向逃跑,他們將加大競爭的難度。

洪承疇看著身邊的這些官員們,大多數都是在明朝認識的,這些人大多數也都熟悉,論道德文章,是非常不錯,袖手空談也都頭頭是道,就是幹實事,幹不了,既平定不了流寇之亂,也解決不了百姓的民生問題。

這種人在大明的時候,是非常搶手,只要他出身好,文章做得好,名聲清貴,就會獲得提升,就會獲得仕林的追捧。

但是在華夏帝國,則是不同,華沙帝國,最看不上眼的,就是這種沒有實際執政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

劉遠橋可不會因為你有一個進士出身,就對你另眼相看,他是看中你的能力,劉遠橋確實是提拔了一大批明朝的進士出生的官員,為朝廷效力,但是發現他們也就這水平,除了道德文章,其他的一無是處,斷然就是把他們投閒置散。

官場的慣例,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如果上層喜歡清流,官員們自當會全力效仿,如果上面喜歡的是有實際能力的人,這就不同了。

在劉遠橋提拔的一大批官員之中,大多數都是沒有任何功名的白丁,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奴僕,但是他們卻在這個位置上做的好好的,也都為朝廷辦了不少的實事,舉薦了不少的賢才。

洪承疇他就在想,如果有一個能人,在他身邊,為他籌謀策劃,這個就好了。

李廣海倒是一個人才,能文能武,可惜不能為他所用,寧願回家耕田,也不願意當官,這他媽特別的傻。

洪承疇他耕過田,種過地,知道在土地裡面刨食,有多麼的痛苦,獲得的東西,卻是如何的少。

別看這些文人書生,動不動就說是耕讀傳家,事實上又有哪一個讀書人會親自去耕田的,他掄得動鋤頭,推得動犁嗎?吹牛就行,做事確實不行。

就是因為他耕過田,種過地,吃過很多苦頭,知道里面的難受,所以才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最終冒出頭來,再也不用幹這些活,他十分看好的學生和門人李廣海,居然寧願回去耕地,也不願意當官,令他十分的無奈。

他身邊的幕友李文旺獻計:“大人看中了李廣海,學生可以定下計謀,為大人拿下此人。”

洪承疇道:“此話怎講?”

李文旺說道:“如果大明還在,他以大明進士的身份,在鄉下耕讀,都會十分的清高,日子過得十分的愜意,但是大明都玩完了,他身上的特權,也就沒有,耕田種地,指老天爺賞飯,想要過得好,根本就不可能,學生用些小手段,必定令其為大人所用。”

洪承疇想了一下,他想起了劉家用盡一切手段,今孫傳庭和朝廷決裂,然後獲得孫傳庭的投效。

劉家自從獲得了孫傳庭的支援以後,他們父子就把遼南交給了他,由他負責,此人可是做得好好的,不再令劉遠橋操心,人才!十分的重要,他說道:“低調,手段不可過激。”

李自成自從長安縣城下逃跑以後,一路向西狂奔,他認為運氣好的話,對方追一陣子,就不會追了。

但是他是有點小看自己的在洪承疇等人的眼裡的地位了,李自成為流寇核心,所以對他是死死咬住,狂追不捨。

官軍的吃苦耐勞,官軍的韌性,也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在逃命,日夜不停的逃,這很正常,但是官軍追殺他,也都日夜不停的追殺。

睡覺都在馬背上過,對方追了三天三夜,全在馬背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