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連消帶打(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們這些人,都與劉遠喬打慣了交道,他們可是知道劉遠橋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一定不會輕饒了他。
果不其然,劉遠橋坐鎮在濟南,他在解除了明軍的威脅以後,就開始著手解決漕幫的問題了。
百萬的明軍,尚且讓他瓦解了,這區區的漕幫民眾,更不是華夏軍對手。
漕幫的民眾,他只是一道旨意,就瓦解了對方,他的意思就是,交出所有的首犯,餘者不予追究。
而且劉遠橋可是精明的人,他所承諾的首犯,必須是他指定的人,也不是你隨便叫一個替死鬼出來交差,這些反華夏軍的頭子,想躲都躲不過。
以前他們敢跟劉遠橋叫板,那是因為自己有百萬的民眾,現在的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方的對手,隨時面臨對方的屠殺,害怕之極下,他們在劉遠橋許下條件以後,馬上就把他們的首領交了出去,儲存自己。
這也很現實,不能怪這些小嘍囉無情,畢竟死幾百個老大,總比漕幫都沒團滅的好。
劉遠橋他們也都沒有手軟,在這些漕幫的領頭分子交出來以後,當場就砍了腦袋,揚威示眾,餘者群龍無首,更是一下子就散了,所謂的百萬民眾,百萬大軍,只是烏合之眾而已,一下子就被瓦解了。
這時候他們主動的跑到了運河要幫忙,要免費的幫華夏軍運送物資,運送糧食,但是卻是被拒絕了。
現在的運河還在用,華夏軍在逐步的恢復運河的運輸,但是已經是漕運海運並重,已經不需要以前那麼多的人了。
戶部尚書吳富貴可是公開的放言:“自古以,來造反者不誅滅九族,已是法外開恩,還想保住鐵飯碗,這是不可能的,這官家的飯,從不讓叛逆者吃。”
這些風聲放了出來,可是讓漕幫的人徹底的涼涼了。
他們為了保住飯碗而造反,結果卻是因為造反而丟掉了飯碗。
這可是一個鐵飯碗,是可以世代相傳,但是既然公開的反對華夏軍,華夏軍說什麼也都不會再用他們了,如果是以前,華夏軍敢過橋抽板,他們就敢造反,還能獲得輿論的支援。
但是現在,是他們首先造反,劉遠橋不殺他們,已是寬宏大量的了,還賞他們一個鐵飯碗?這在哪裡都說不通。
自從運河建立之日起,漕幫就在運河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說整條運河都離不開它們。
當年的劉遠橋可以以副官之職,挾制主官,主要的就是他勾結的漕幫,以地方抗衡上官,把上官都治的不要不要。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漕邦主動跳出來造反,給劉遠喬以口實,劉遠橋就趁機把他們剷除,把他們甩掉。
如果是大明朝廷,要除這一塊,基本上是不可能,強行剝離的話,不但指朝中的官員會大力的反對,民間反對的聲音,也都會極大,大道的動搖大明根本的地步。
但是現在則不同了,漕幫的人造反,華夏軍趁機改漕運為海運,順水推舟,順理成章,就連對方也說不出一個話來。
現在的漕幫,沒有任何的話語權,造反失敗的人,不被誅九族,已經是法外開恩了,還敢要求許多嗎?劉遠橋就是如此連打帶消,解決了曹運的問題。
當然以現在的運輸條件,還是需要透過運河來運輸物資的,在內陸許多地方,物資是運不到海邊去,運河的漕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還在搞。
但是他們已經不需要以前那麼大的規模,已經不需要那麼多的人了,新朝順利的甩掉了漕運這一個巨大的毒瘤。
劉遠橋是非常自得的,山東之戰,不單止解決了敵人,動搖了大明統治的根本,還解決了漕幫的問題,他可是知道,如果要把南方的物資運往北方去,在運河上消耗要多大,透過海運,則不需要這方面的問題的。
劉家就是憑著這方面崛起的,不要問他知道其中的貓膩有多深,他就知道這樣子一搞,可以為新的國家減少多少開支減少,這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之事。
劉遠橋心情大好,意氣風發,他便決定率領部下的所有軍隊,全力以赴的開往京城,在統一北方的同時,面南背北,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