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橋在皇極殿之中,接受了百姓的朝拜以後,然後就開始移駕承天門,在承天門這裡進行閱兵。

此時承天門下,已經部署了數萬士兵在這裡,華夏軍士兵,身披鐵甲,端著火槍,擺著整齊的佇列,浩浩蕩蕩的從承安門前走過,只見其橫成列,站成隊,十分的整齊,而且士兵們身披鐵甲,鬥志昂揚,殺氣騰騰,鋒銳難擋,有一種天下無敵的感覺。

天街兩旁,有無數的百姓在這裡觀看,觀看華夏帝國的開國大典,也是讓他們見識一下華夏軍的強大武力。

在上萬名火槍手走過以後,就是華夏軍的鐵騎,華夏軍的鐵騎,人披鐵甲,馬披具裝,以十匹馬為一隊,十隊為一個方陣,其徐如林,侵犯如火,宛如鋼鐵洪流,鏗鏘有力的馬蹄聲,傳出了數十里之外,這種鋼鐵洪流,摧毀一切的氣勢,令所有的百姓都驚歎莫名。

騎兵在大明是稀罕物,有千騎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力量,萬騎為戰略級力量,華夏軍輕易的拿出萬騎,力量實在驚人。

跟著就是華夏軍的炮營,華夏軍崛起以後,就以他的紅衣大炮而聞名天下,大明雖然也有紅衣大炮,但是數量卻比國寶還要稀少,但是華夏軍的紅衣大炮,卻非常的多,組成了幾個巨大的炮團,在歷次的攻堅作戰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現在他們把這些大炮擺了出來,放在馬車上,用五六匹健馬才能拉動,巨大的炮管,黑黝黝的炮口,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在炮營過後,又是上萬名士兵從這裡走過,他們殺氣騰騰,舉著手中帶著刺刀的火槍,徐徐而進,刺刀寒光閃閃,距前排士兵僅半尺。

圍觀的百姓不免倒吸了口涼氣,稍有停頓或疏忽,就得在背後刺上一刀,非死即傷。但這些土兵卻面無懼色,一排排,一列列,宛如泥石流般帶著摧枯拉朽往前衝。

一萬名火槍手後,便是一萬名弓箭手、一萬名刀盾刀,全部衣甲鮮明,他們都邁著整齊的佇列,高唱戰歌,走出了撼動天地的氣勢。

在這些步兵以後,又是他們的海軍,海軍最強大的還是他們的軍艦和大炮,這些東西都搬不上來,但是他們大炮可以搬上來,而且他們也都是有海軍陸戰隊的,他們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扛著火槍,排著整齊的佇列,唱著戰歌,一隊隊、一行行,一列列的前進

而海軍的大炮,同樣也都給沒有看見過海軍的京城老百姓以巨大的驚喜,它們三千斤巨炮,宛如龐然大物,得用十五匹健馬拉,在他們眼裡,有了這麼巨大的大炮,還有什麼樣的敵人打不得?

大明軍隊給人的印象就是,衣衫破爛,臉有菜色,士氣不高。

在有一些許多人的眼裡,如何判斷一支軍隊有戰鬥力,只要看這支軍隊的臉色,是好的,像是吃飽飯樣子的,就是有戰鬥力的軍隊。

所以說,在大明裡面,即使是精銳,也就是勉強吃飽飯,沒有幾個有華夏軍這麼高的待遇,華夏軍計程車兵,他們臉色紅潤,鬥志昂揚,衣服乾淨、整潔、漂亮,身上的鐵甲鏗鏘作響,非常的威武雄壯。

這令在場的百姓,觀看得驚歎不已,震撼不已,有如此強悍的鐵軍,難怪大明覆滅。

華夏軍炫耀出強大的武力,這可是讓京城的老百姓都有一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以前的大明,實行的是重文輕武的政策,不要說是這些普通計程車兵,就連當將軍的,地位都不高,更就沒有了這種炫耀武力和露臉的機會。

但是華夏軍不同,華夏軍以武力立國,透過武力的手段奪取了天下,他們將武力看得非常的重,槍桿子出政權,就是他們的認識,所以他們的軍隊是看得非常的重,軍人地位高,自然就有傲氣,才能走出這種步伐。

劉遠橋神采飛揚,帶領著文武百官檢閱了他的強大軍隊。

劉遠橋知道一點,他能坐上這位置,披上這一身龍袍,靠的就是他這一支強大的軍隊。

所以直到現在,還是他劉家父子掌管著這一支龐大的軍隊。

但凡有事,必先問曰:吾之大軍何在?”

劉遠橋率領文武百官,在觀看過盛大的閱兵式以後,擺駕建極殿,他們就在建極殿這裡,舉行盛大國宴,慶祝華夏帝國的成立。

既然是國宴,參加的自然是華夏帝國的文武百官和勳貴們,這些人就算是這個帝國的權貴了,除了一部分人在地方,繼續的開疆闢土,追殺敵人以外,大多數都已經集中在此處。